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319|回复: 7

[讨论] 关于GCr15球化温度的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15 22:3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6-17 09:35 编辑

我翻阅了一些书籍求化的温度应该设置在Ac1+10之20度,为什么有些书籍上又写着GCr15球化温度在820呢?这温度会不会高了!都快接进Ar3,这温度会不会较高呢?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6-16 06: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6-16 06:52 编辑

GCr15球化温度780到810度范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16 07: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6-16 07:01 编辑

    滚动轴承钢的球化退火
    滚动轴承钢具有较高的含碳量和含Cr量,其退火后具有与工具钢相同的金相组织(珠光体+碳化物),并常用于取代冷作模具钢,因此具有与工具钢相同的热处理特性。
    球化退火对滚动轴承钢的作用
    (1)球化退火后的滚动轴承钢,其切削加工性能良好,这对于自动流水作业线上大量生产滚动轴承时显得非常重要;
    (2)经球化后的滚动轴承钢,在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其接触疲劳强度、耐磨性和韧度都较高;
    (3)未经球化的滚动轴承钢,淬火温度范围较窄(20~35℃),而经球化后,淬火温度范围扩宽为40~45℃,淬火时产生过热及变形开裂倾向都减小。
    滚动轴承钢球化退火工艺要点
滚动轴承钢可采用缓冷球化或如图6-3所示的等温球化法。一般认为,退火后球状碳化物的平均直径以0.4~0.5μm为最好。
当淬火组织中球状碳化物的面积率为7~8%时,滚动轴承寿命最高。当球化退火后,球状碳化物的面积率约为15%时,为了使淬火后能残留有7~8%的球状碳化物,则必须严格控制退火后球状碳化物的大小,使其处于0.4~0.5μm范围内。为此,球化退火时要采用稳定可靠的连续式作业炉。
    图6-4是滚动轴承钢的正火与退火联合工艺。先正火后等温退火的联合工艺,适合于处理滚动轴承钢(GCr15,GCr15SiMn)以及合金工具钢(9CrSi, 9CrWMn)等,以消除其组织中严重的网状碳化物。对于合金工具钢中碳化物网较易出现且又较难消除的CrMn、CrWMn、CrW5等,由于合金碳化物量多,形成碳化物网倾向大,稳定性高,为消除网络组织的危害,正火温度应提高到900℃,保温后空冷、喷雾冷却或吹风冷却,必要时还可在热水中淬火急冷,然后立即进行等温退火使组织得到球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16 07: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退火应该是800度左右,有的理论将830度是推行快速球化退火,我有不同看法,温度高导热快,碳原子及合金元素扩散20度温差影响不会太大,所谓球化是假象。

签到天数: 80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6-16 07: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标准球化组织2-5级合格,温度高点没关系,现在标准是2-4级合格,有些客户要求是2-3级,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16 10: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钢材精制程度不够,对温度比较明感,不要用高温。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6-16 10: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GCr15球化退火温度高于800℃,熔于奥氏体内的碳化物较多,晶核减少,冷却后得到粗大的球状碳化物。

签到天数: 5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6-21 2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为780-810度为宜,但最好温度略偏低些,保温时间根据材料尺寸和量的多少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8 02:41 , Processed in 0.0469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