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天的风 于 2011-4-15 17:29 编辑
怎样评价热处理质量? 为改善材料的工艺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多属中间工序,评价这类热处理的质量,主要以后续工序能否顺利进行为依据。对于为改善材料的使用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应该根据工件经受工作考验的结果进行最终评价。在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则应根据工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通过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测定,并配合金相检验来进行评价。物理性能和某些化学性能的测定,主要用于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热处理质量的评价则以力学性能的测定为主。 金属力学性能范围较广,以试验测试温度区分,可分为高温力学性能、常温力学性能和低温力学性能。主要的常温力学有以下诸项: 1.抗拉强度 是指拉伸试验时试样在断裂过程中的最大试验力和试样原始横截面之间的比值,用Rm表示,单位为MPa。 2.屈服强度 指拉伸试验时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分为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单位为MPa。 3.伸长率 是指试样在拉伸试验时拉断后试样原始标距Lo(或参考长度Lr)的伸长与原始标距(或参考长Lr)之比的百分率。伸长率属于塑性指标,它表征金属断裂前可以产生的最大塑性变形,有A表示。 4.断面收缩率 是指拉伸试样拉断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之比的百分率。断面收缩率也属于塑性指标,有Z表示。 5.硬度 简单地说硬度就是衡量金属软硬程度的指标。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物理量,而是表征材料的弹性、塑性、加工硬化、强度和韧性等一系列物理量组合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 6.疲劳强度 表示金属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指定寿命下使试样失效的应力水平。有S表示,单位为MPa。 7.冲击韧性 表示金属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用冲击吸收能量(以前还采用冲击韧度,现在国学标准中已取消)加以评定。冲击吸收能量是用缺口或预裂纹的试样,测量试样吸收的势能来评价材料的韧性,单位为J,用KV或KU(V形和U形缺口)表示。 8.耐磨性 指金属抵抗磨损的一个性能指标,用给定试验条件下的磨损量表示。 9.接触疲劳能力 接触疲劳是滚动轴承、齿轮之类零件的表面在接触应力下反复长期作用下发生的表面疲劳剥落损坏现象。其损坏形式是在光滑的接触表面上形成若干深浅不同的针状或豆状凹坑或较大面积的表层压碎。 强度、塑性、冲击韧性、耐磨性(包括接触疲劳抗力)都属于破坏性试验,只能用来对金属热处理后的质量进行研究,不能用来对金属制品进行检验。硬度试验属于非破坏性试验,而且金属的硬度与其它力学性能常有一定联系,因此在生产中常用硬度试验来检验热处理质量。有些力学性能不仅与硬度有关,而且与硬度沿纵深的分布和金属组织有密切关系,接触疲劳抗力就是这样一种性能指标。对这类性能指标有要求的零件,应抽样破断,进行硬度分布试验及金相检验。(抄自<金属热处理>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