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3576|回复: 43

[讨论] 新井式渗碳炉经验交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2-9 1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新炉子进公司有一段时间了。忙忙碌碌中也来总结一二。
1、新炉子采用碳势控制。用甲醇作载体,用煤油作富化剂。
2、流量计和三头滴油器基本不调动,通过电脑控制滴油量。但电磁阀控制的油量冲出来的时候,不是滴状而成流状。
问题:
1、电脑给出的工艺,不管几段式。第一段升温排气阶段,不能做到只滴甲醇,不滴煤油。(我想只滴甲醇,将碳势自然累积上去,而不用煤油)
2、流量计给的油量,三头滴注器不能保证成滴状滴入管道 中,而是油杯中,有没有直接滴入设备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9 19: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将电脑设置改为手动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9 19: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
1、电脑给出的工艺,不管几段式。第一段升温排气阶段,不能做到只滴甲醇,不滴煤油。
hnzzwzh 发表于 2011-2-9 18:24

既然是新设备,可以让厂家修改控制程序,煤油作为选项,编制工艺程序时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应该不是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1-2-9 20: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3赵工说的对,煤油和甲醇的控制应该和温度相关联。你要是在升温阶段,你要想不滴煤油那么可以把这个温度段设定为高于渗碳温度5---10度即可。(如:920度渗碳可以设为930度低煤油,但是温度达到渗碳温度后还是需要滴煤油建立碳势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工、周工:年前与供应商联系过,要求对方想办法在程序中设置成升温阶段只滴甲醇,对方说要考虑一下,并说这个要求是他们第一次收到用户的要求。我有点奇怪,象理论上的渗碳工艺基本上都是在升温排气阶段只滴甲醇的。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用户提出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各个阶段会依据碳势设置来控制煤油的滴入和平衡空气的输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21: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tuisi-xingsan


    兄台说笑了,还是说说建设性的意见吧。电脑的好处是标准统一,减少人为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2-10 1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nzzwzh


    1、在第一段可以将保温温度调低,一般的碳控系统甲醇是默认设定在750度电磁阀才打开,而煤油你可以设定得温度高一些。另外在排气升温阶段你不使用煤油而想使气氛达到要求,注意甲醇仅可以使气氛碳势升到0.4左右,如果不滴煤油气氛很难升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2-10 10: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nzzwzh


    2、滴量器旋钮调好之后最好不动,正常情况下三滴头出来的液体是直接滴入油杯中,而在滴量器内部还有一根导流管,液体洞着导流管进入炉子滴注管,如果滴注管安装不正的情况下,液体是沿着滴注管壁流下去的容易结焦。如果滴注管很正(垂直),应该是能垂直滴下去的。你还可以把滴量器拆下来把导流管下部倒个角,让液体从导流管内部滴下去。
至于在电磁阀打开时液体淌流,不知道你用的是谁家的碳控,有的你可以调整富化剂脉宽,有的你可以调整碳控仪的内部PID参数,具体的厂家的说明书中应该有。
有的厂家的销售和服务人员不是很懂调整各种参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7: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nzzwzh 于 2011-2-10 18:03 编辑

回复 7# luxueying2006


   谢谢。
供应商已经设定煤油为800,但实际情况产品进炉后,温度从850降到760左右,在降温前段过程中,煤油也会滴。所以希望供应商能调整参数。
我并不期望将碳势升到很高,只是认为温度未超过900时,最好不滴煤油,以充分裂解煤油。
如你所说,成流状,也会将煤油充分裂解。因为油杯与导流管就是将流状的煤油成滴状滴入炉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6: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几个月的试验,由于渗碳时间要比手动控制要长,所以将碳势控制撤除了。上个月,客户反映产品碳化物超标,分析可能是老式渗碳工艺(煤油在渗碳阶段保持180滴/分),所以决定上碳势控制。请问理由充分吗?碳势控制为什么要比老工艺时间要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1-10-13 18: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hnzzwzh 发表于 2011-10-13 16:58
经过几个月的试验,由于渗碳时间要比手动控制要长,所以将碳势控制撤除了。上个月,客户反映产品碳化物超标 ...

有可以自动控制的碳控系统,为什么要手动控制呀?:180滴/分的煤油量是什么概念呀?总是用电磁阀控制煤油甲醇的通断合理精确些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1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建国 发表于 2011-10-13 18:16
有可以自动控制的碳控系统,为什么要手动控制呀?:180滴/分的煤油量是什么概念呀?总是用电磁阀控制煤油甲 ...

周工,我可能未将意思说明白。我们原来采用的井式渗碳炉无碳势控制。工艺中的渗碳阶段是煤油180滴/分。恒定不变的。现在用的新设备有碳势控制,但渗碳阶段煤油是电磁阀控制,后期输出率只有30%,甚至10%不到,所以时间要比老工艺要长。这个老板就问,为什么时间还长了呢。上了新技术,成本还增加了。所以不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0-14 19: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hnzzwzh 发表于 2011-10-14 12:19
周工,我可能未将意思说明白。我们原来采用的井式渗碳炉无碳势控制。工艺中的渗碳阶段是煤油180滴/分。恒 ...

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老板就不懂得什么是气体渗碳。用碳势控制系统的目的不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10-15 13: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建国 发表于 2011-10-13 18:16
有可以自动控制的碳控系统,为什么要手动控制呀?:180滴/分的煤油量是什么概念呀?总是用电磁阀控制煤油甲 ...

180滴/分的煤油量的概念 是因为老式的井式炉渗碳都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般都是140~150滴/分

和现在先进的科技不能比,但是效果可以说是一样的,只是要操作的工人经验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2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10-15 15: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碳控系统后渗碳时间确实长,在渗层设定为0.65时,我们的碳控系统渗碳总时间为5.5小时(视煤油而定,最快为5.5小时、最慢为7小时)。而不采用碳控系统我们渗另一个零件8小时能渗到1.0mm以上,要求1.0-1.4mm(煤油滴量12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1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1-10-14 19:20
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老板就不懂得什么是气体渗碳。用碳势控制系统的目的不明确

依你的意思是上碳控,工艺时间肯定得增加了,我理解得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14: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有一炉因为煤油流量计堵塞,有三个小时没有滴煤油,只滴甲醇,待到恢复煤油滴注,开成流状,碳势10分钟才从0.05%变成0.06%,一个小时后才变成0.23%。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0-17 19: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hnzzwzh 发表于 2011-10-17 11:14
依你的意思是上碳控,工艺时间肯定得增加了,我理解得对吗?

是上碳控,工艺时间不一定会增加,也有可能比你人工控制缩短时间的。关键是你使用人工点煤油滴量的操作使炉内实际碳势比你使用碳控系统进行渗碳的时候高。因此才会让你觉得“上碳控,工艺时间肯定得增加了”这句话。
以我多年使用人工操作的经验和使用先进碳控系统的经验。使用碳控系统对提高渗碳质量有很大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3: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1-10-17 19:27
是上碳控,工艺时间不一定会增加,也有可能比你人工控制缩短时间的。关键是你使用人工点煤油滴量的操作使 ...

明白。我用电脑控制前,仪表只是显示炉内的碳势,最高值2.00%。估计如果有量程更大的氧探头,估计可以到3.00%。
能否谈谈你的渗碳质量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有具体数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3: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nzzwzh 于 2011-10-18 14:07 编辑

针对新的工艺,我写了如下作业指导书,请大家指教。
井式渗碳炉碳势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草稿)
1、本指导书内容仅涉及碳势控制作业。包括滴油量的控制,电脑和碳控仪表的操作。进出炉操作、设备点检按渗碳作业指导书。
2、碳势控制原理简介:电脑是通过碳势的变化来计算渗碳层的深度,因此在900℃时,调整好煤油滴量,要基本保持。否则就会造成计算与实际的显著差异。
3、基本流程:产品进炉——电脑操作——油量调整

4、作业要求
4.1电脑操作:产品进炉后,在电脑中依次选择炉号,工艺停止,工艺运行,产品型号,工艺号(有参考工艺号),操作者,装炉,确定。
4.2调整滴油量:升温阶段:甲醇滴量为180滴/分,上区到900℃时,煤油滴油量为180滴/分。渗碳阶段和扩散阶段:甲醇滴量为100滴/分,煤油滴油量为180滴/分。调整煤油滴量,保证碳势至少升0.01%/分钟,这一点非常重要。
4.3观察碳控仪表:碳势设定值1.25%应在到温后120分钟内到。并保持正常波动。
4.4出炉前记得一定要先关闭甲醇流量,确认无甲醇滴注,此事关系安全生产。进炉后记得一定要打开甲醇流量,确认有甲醇滴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25 23:43 , Processed in 0.0678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