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571|回复: 10

[求助] 1.2367模具气体氮化如何消除脉状组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5-7-27 09: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1.2367模具材料气体氮化后一直有脉状组织,请教各位大佬如何解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7-28 0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一下,还请各位师傅不吝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5-7-28 08: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一点点有什么影响吗?
渗氮不太了解,期待万能的网友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6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7-28 08: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段的扩散氨分解率需要再调高,或者扩散分2段,再第2段扩散把按分解率提高。调整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7-28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790512as 发表于 2025-7-28 08:58
第4段的扩散氨分解率需要再调高,或者扩散分2段,再第2段扩散把按分解率提高。调整试试看 ...

好的,谢谢,我也是朝这个方向调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3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5-7-28 18: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热作磨具钢,氮化后在使用过程中红硬性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5-7-29 13: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现脉冲状组织证明扩散还不彻底,可以增加2个小时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7-30 10: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weibo520 发表于 2025-7-29 13:55
出现脉冲状组织证明扩散还不彻底,可以增加2个小时试试

是否要同时提高扩散分解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5-7-30 1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261303632 发表于 2025-7-30 10:31
是否要同时提高扩散分解率?

可以把分解率调到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5-8-11 16: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1.2367模具材料气体氮化后出现脉状组织的问题,结合您提供的显微结构和工艺参数,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一、工艺参数调整建议
1. 强渗阶段优化:
- 将第三段温度从520℃降至500-510℃(可减少氮原子扩散速度)
- 分解率建议从40%调整至30-35%(降低活性氮浓度)
将分解率从40%降至30-35%,虽然会提高瞬时活性氮浓度,但配合降低温度(520℃→500-510℃)后,实际有效氮势(Nitriding Potential, NP=NH3%/H2%)会趋于平衡,从而抑制脉状组织形成"
2. 扩散阶段改进:
- 第四段CO2添加量建议从5%提升至8-10%(促进化合物层致密化)
- 保温时间可缩短至300-400分钟(当前450分钟偏长)

3. 冷却速率控制:
- 第五段缓冷速率建议改为2℃/min(当前参数可能导致组织粗化)

二、预处理关键措施
1. 表面处理强化:
- 增加喷砂预处理(Sa2.5级)
- 清洗后建议增加丙酮超声清洗(15分钟)

2. 装炉规范:
- 模具间距保持≥1.5倍截面厚度
- 使用专用夹具避免接触面氮化不均

三、脉状组织改善方案
1. 显微结构显示建议:
- 下次检测时增加500X显微观察(当前200X可能掩盖细节)
- 建议做EPMA成分线扫描(确认氮浓度梯度)

2. 工艺验证方法:
- 可尝试两段式氮化:520℃×2h + 480℃×4h
- 测试添加5%H2的工艺效果(需严格安全控制)

四、注意事项
1. 需监控炉内气流均匀性(建议增加风速检测)
2. 每批次保留试棒(建议尺寸Φ20×5mm)
3. 脉状组织验收标准建议:
   - 按DIN EN ISO 18203:2016评估
   - 允许级别:≤2级(当前显微图显示约3级)

建议先在小批量试制中验证优化工艺,可制作对比试块(新旧工艺各半)进行耐磨性和疲劳测试。根据您提供的工艺表,特别要注意第四段CO2流量的精确控制,这是影响化合物层形态的关键参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5-8-24 1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zeshi 发表于 2025-8-11 16:21
针对1.2367模具材料气体氮化后出现脉状组织的问题,结合您提供的显微结构和工艺参数,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优 ...

这种无营养的贴子可以不发,谢谢你的好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9-7 15:15 , Processed in 0.0560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