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7990|回复: 40

[讨论] 热处理的精髓-钢的相变点探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19 2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各位同仁:

    一直以来,钢的热处理围绕相变点展开,合金元素对相变点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有人也总结出了近似的经验公式,来计算AC1等相变点,

请各位同仁发表各自见解,希望通过探讨来提高对钢的认识和热处理同仁的技术水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1: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砖引玉

以下是本人的积累,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AC1=723+25〔Si〕- 7〔Mn〕+15〔Cr〕- 15〔Ni〕+ 30〔W〕+40〔Mo〕+ 50〔V〕

AC3=854- 180〔C〕+ 44〔Si〕- 14〔Mn〕- 17〔Cr〕- 18〔Ni〕

Ms=520- 320〔C〕- 50〔Mn〕- 30〔Cr〕- 20〔Ni〕- 5〔Si〕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4-19 22: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最明显的是40MN,含碳量稍低,或含MN量低于下限,油淬后硬度相差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0 1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 感觉 自己学的 什么都不是 了

[ 本帖最后由 stigershu 于 2008-6-17 20:5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0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7-4-20 1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AC1有这些意思。似乎AC3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0 12: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努力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 收起 理由
stove -2 灌水嫌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4-20 20: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AC3还应该加上其它合金元素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9: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AC3点的计算再讨论

AC3=910 - 203√C  + 44.7〔Si〕-15.2〔Ni〕+104〔V〕+31.5〔Mo〕+13.1〔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1 1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些公式有没有碳刚,合金钢之分?请楼主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cherry110 的帖子

碳钢的AC1一般在723度左右,AC3要根据含碳量决定,你可以学一下铁碳平衡图。以上公式只适合部分中低合金钢(通俗的说是合金结构钢),对高合金钢(合金总含量超过10%,如高速钢、不锈钢等)那是大大的不适合了。一家之言,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braw868251 的帖子

其实这些公式很多,只是我也觉得很无奈,不能适合所有的钢,以后你有那些钢,手册上查不到的,需要知道相变点,可以在这儿探讨一下,我一定劲力帮你参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tw369258 的帖子

请斑竹验证后面这个公式是否有进步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4-22 16: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变点的计算公式本身就比较多,也有各自的用范围,不同的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有一定差异。正如楼主所说,绝大部分公式适用于一般的中碳合金钢,对于高合金钢肯定不适用。

对于一般人来说,相变点计算公式包含的合金元素种类越多越好,因为它全面。但合金元素越多,公式本身就越复杂,其精度或说适用性就要打折扣。这是一对矛盾。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4-22 17: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够针对具体分析钢种,提出各相变点和马氏体转变点的计算公式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4: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ltw369258 的帖子

这是我最求的最高境界,可是以我一人之力很难观尽庐山真面目,因此希望各位同仁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4 09: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这个题目太大了。这是因为,影响相变点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就算你下大力气搞出相变点的计算公式,还有其他因素对计算公式产生影响,如钢中碳含量和合金含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隐存杂质S和P的含量、常存杂质Si和Mn(专门添加除外)的含量、回炉钢痕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等。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一种查不到相变点的新钢材,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建议采取金相实验的办法,找出近似的相变点。方法如下:
1 从新钢材上取样,制作若干块金相试样;
2 将金相试样全部退火,然后做金相实验,并记录金相组织及硬度;
3 从700℃到900℃(特殊情况也可以选择更高温度),温度每升高20℃,加热淬火一块金相试样,并记录金相组织及硬度。
4 最后,综合分析记录数据,就会得到近似的相变点。
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但是,所得到的相变点数据比较可靠,使用起来心里比较踏实。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ltw369258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6 08: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jim8888 的帖子

这个经验对合金元素的含量没有表明,能详细的说下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4-26 2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陆丰 于 2007-4-24 09:43 发表
楼主的这个题目太大了。这是因为,影响相变点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就算你下大力气搞出相变点的计算公式,还有其他因素对计算公式产生影响,如钢中碳含量和合金含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隐存杂质S和P的含量、常存杂质Si和Mn ...

要说试验的话,我认为采取如下方法可能更为快捷:
1.测试或计算AC3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热处理加热温度,在大多数材料加热温度都在800多。因此,如果没有一点经验可供参考,一般选择850,看组织测硬度,决定下一次的淬火的温度。这样比较容易较快的逼近试验结果。
2.如果加工的试样较多,且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从760开始试验,每隔20℃ 放一个试样,淬火加热的同时,可以检测前面试样的硬度和金相,当没有游离铁素体(对亚共析钢而言)时可认为加热已经足够,此时可在附近温度多选择几个温度试验,以硬度最高、组织无过热或久热组织为最佳加热淬火温度。

[ 本帖最后由 ltw369258 于 2007-4-29 21:0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陆丰 的帖子-实际生产中的争议

我在生产中遇到以下牌号的合金钢线材,常规退火工艺790-800度缓冷,但遇到的问题是很容易脱碳,即使在保护气氛炉内进行也不例外。根据成分我计算其AC3应该在780-790度附近,退火温度应该降低,实际情况也和我的判断一致。但我在和一个主管老高工的探讨中他坚决不同意我的观点,因为他亲眼看到,用户在使用时800度左右淬火,硬度怎么也上不去,但提高到870度,硬度上去了,因此判断AC3在800度以上。还请陆丰一辩!
碳实际值        硅实际值        锰实际值        铬实际值        钒实际值
0.58        0.25        0.87        0.96        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7 2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两点:1 脱碳与相变点高低没有必然联系;2 你计算出来的相变点偏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26 13:13 , Processed in 0.0649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