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603|回复: 18

[讨论] 渗碳工艺设定问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5-9 16: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是热处理新手,有几个工艺参数问题请教各位高手。公司用的是井式渗碳炉,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北京汇捷通的,工艺设定时表面碳浓度如何确定?碳控设定中参考碳浓度、最高表面碳浓度、最高炉气碳势、渗速系数、扩散提前系数、工艺参数这些数值都是如何确定的?

[ 本帖最后由 sdust 于 2008-5-12 12:22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9 1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还是问北京汇捷通为好.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5-9 2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艺设定时的表面碳浓度(应是最终的产品表面碳浓度)应该和材质和渗层要求有一定的关系,一般20CrMnTi的最终表面碳浓度为0.8----0.9%C,Ni,Cr钢的表面碳浓度为0.65----0.75%C.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10 有效答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0 16: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主

关于系统参数的问题最好是找厂家解决。所提到的工件表面碳浓度是工艺制定时要考虑的,根据材质、渗层深度、渗层组织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的级别合理制定。金相方面的书籍上都有介绍。

签到天数: 10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5-10 2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公司也是  用 汇接通   参考容度  0.4%              C 1.2%  渗碳3个阶段  1个 扩散0.8——1.0%
合金系数 在炉子里有                 还有硬度低了  碳势 可以搞到1.3%   但最好不要成网阿
报警碳势 1.4%    温度880——920度  不等  根据深度定    时间有程序 模拟处理

[ 本帖最后由 混在西北 于 2008-5-10 21: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0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5-10 2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是煤油+甲醇    氧探头  电子阀控制碳势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5-10 2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渗碳控制系统中的参考碳浓度是指工件内达到硬化层深度标准的最低碳浓度。如果同样的渗层碳浓度分布,若采用的参考碳浓度不同,则测得的硬化层深度也不同,参考碳浓度越高,所测得的硬化层深度越浅。。。参考碳浓度和钢材的成分,工件形状,渗碳工艺,淬火温度,淬火方法,淬火剂的种类有关,在工艺设备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钢材成分。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觅识者”能否介绍哪本书里有介绍。“混在西北”我们也用的是煤油+甲醇、氧探头、电子阀控制碳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16: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工艺

如果你能将工艺要求和材料告诉各位,相信大家会具体的告诉你工艺设计结果,这样学起来会更快的。一般碳势设定不要超过1.10%CP,温度不要超过930度,渗层深度可以通过时间调节,这样做出来的活,基本可以达到工艺要求。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8: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产品是大型设备上的链条,材料为23MnCrNiMo,深层在1.0-1.4之间。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5-14 14: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碳浓度,是不是所说的CD值,我们用的时北京培特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好像工艺和你们那相仿,不过我这很奇怪,具老师父门说,参考碳浓度即CD值越高有效硬化层深越深! 我的理解和周专家的一样,不过我现在还没弄明白!!!!!!!可以请教一下高手指教!!!!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5-14 16: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培特的渗碳控制软件我们在使用,参考碳浓度根据实际的产品硬化层深来调整,也不是一尘不变的。CD值越高所显示的层深相应的就浅了。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5-15 09: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那么出来的实际层深是不是也变浅了呢?在这里,里面的一些参数怎么调整,很想跟周专家学习一下!给晚辈指点下迷津!我的:QQ:282511609。不知道能不能有辛结识你!!!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5-22 16: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工艺设定时表面碳浓度:根据要求,我们一般为0.8-0.85;
碳控设定中参考碳浓度:根据工件尺寸。我们一般:0.35-0.43
最高表面碳浓度:0.9
最高炉气碳势:不要形成碳黑,一般1.15左右
渗速系数:由气氛及材料成分确定,一般为100%
扩散提前系数:我们一般为75%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5-22 17: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发表一下我的意见,所谓的参考碳浓度是为了使产品检测后的硬化层深和电脑计算显示的层深相对应而设定的数值,一般为固定值(除非两者有较大的出入才会修改此数值)。不是根据工件的尺寸来确定的。(影响因素有材质,渗碳工艺,控制方法等)。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5-23 22: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的帖子

根据硬度分布趋势,CD越高越靠近表面,层深越浅。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5-29 16: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建国 于 2008-5-22 17:04 发表
楼上的发表一下我的意见,所谓的参考碳浓度是为了使产品检测后的硬化层深和电脑计算显示的层深相对应而设定的数值,一般为固定值(除非两者有较大的出入才会修改此数值)。不是根据工件的尺寸来确定的。(影响因素有材质,渗碳工 ...


注: 我们之所以采用参考碳浓度是为了定一个基准标尺,也就是以它作为判断层深的依据。但是渗层深度并不等于有效硬化层深度,现在检验的标准是淬火后的有效硬化层深。我们对于大模数和小模数齿轮,它们的淬硬性和淬透性是不同的,所以在渗碳时,为了能让渗层深度尽可能代表有效硬化层深度,我们不应该采用相同的参考碳浓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1 19: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周工的推荐我公司产品。大家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7-11 22: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用的也是甲醇和煤油,也有软件程序控制的,参考碳浓度是你所滲零件的碳含量,工艺设定的表面碳浓度为1.10-1.15,最高表面碳浓度为1.15,最高炉内碳势1.2,滲数系数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8 02:39 , Processed in 0.0602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