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5486|回复: 13

[求助] 拉伸疲劳试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2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各位朋友你们好 想请教一些疲劳试验的问题:
(1)非调质贝氏体钢疲劳试验的频率是如何确定的?
(2)屈服强度是870Mpa 抗拉强度是980Mpa 加载的力是怎么确定的?我试过0.8倍的屈服强度加载 大概是18KN 但是循环200多万次 没什么反应 。
(3)后来用80KN的力加载 循环200万次还是不断 试样被拉长5mm左右。
请问是什么原因啊 ?感觉上应该能断了 可是还是事与愿违 谢谢大家 帮帮忙!!
在线等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3 05: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频率很高?


疲劳寿命和应力比关系很大。

疲劳断裂一般延伸率较小,5mm伸长应该太大肋

具体试验条件没写清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3 05: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的实验机是不是有问题


没加载上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2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样

试样尺寸,如附件:
您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条件? 我好回答您
谢谢答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4 1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这个我看不是,因为它已有了5MM的延伸率.
你说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4 18: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有没有加上变载荷。

疲劳一般不会有那么大的变形量的。


加载频率多少?

应力比R多少?

试样直径或厚度多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4 18: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80KN折算成应力是多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9: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频率是180HZ,应力比不用设定,当屈服强度是870Mpa时,除以截面积是18KN,80KN的话,屈服强度就很大了 ,所以很不合理。所以很是疑惑,怎么会这样的结果。用120KN马上就断了,100KN循环100多万次,而1100KN时也是很快就断。这就是做的试验现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厚度是4mm,附件忘了写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7 0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疲劳一般不会有那么大的变形量的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11-29 1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疲劳怎么会有5mm的变形量,是不是整错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 22: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是试验参数或结果参数制定错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 2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是夹持试棒的夹具太大,与试样不吻合导致!,更换夹具吧.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8-25 0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遇到和楼主一样的问题啊,材料IF钢,Rm =325MPa, Rp0.2=159MPa,延伸率=45%,采用高频疲劳试验机进行高周疲劳试验,应力比0.1,施加循环最大强度达到300MPa,最小30MPa,按理说在最大施加强度已经快接近材料抗拉强度了,应该在几万或十几万次材料就应该失效,可是进行三次试验材料断裂均在400万次左右,第四次竟然达到1000万次未断裂,搞的现在我自己都不知道是进行的高周还是低周疲劳了,这是什么原因,这种材料如何做出S-N曲线,因为最大力已经快到抗拉强度了,不可能再往上提高,如何设计试验各应力台阶,请专家指教,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9 13:28 , Processed in 0.0538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