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9747|回复: 35

[讨论] GGr15 碳氮共渗求教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3-25 11: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今天公司接触到一批轴承,材料为GCr15SiMn

处理工艺为:碳氮共渗+高温回火+二次淬火+低温回火,现在是成熟工艺,没有问题。但我理论上不能融会贯通,疑惑如下:

1.GGr15SiMn已经是高碳钢,碳氮共渗中的渗碳意义何在呢?

2.是否可以理解为:碳势只是为了保证不脱碳么?如果仅仅是不脱碳,但是碳氮共渗,书中注释是以渗碳为主,好像有些矛盾。

3.如果主要是渗氮,这个温度又是奥氏体温度的范畴,主要在表面形成铁氮的哪种化合物呢?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帮忙解答一下~

签到天数: 108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3-25 12: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为了更耐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0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火 发表于 2014-3-25 12:44
主要是为了更耐磨

谢谢您的解答,关键是我很想知道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碳钢的碳氮共渗主要是国外采用么?

我可以提供一部分信息,希望大家一起分析下理论基础:

我公司碳氮共渗的材料:100Cr6 100CrMnSi6-4 100CrMo7 C80M

碳氮共渗温度:不超过890度
碳势:0.9~1.05
高温回火:630 2~4小时

二次淬火:不超过850度
低温回火:约200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3-28 0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day 于 2014-3-29 12:31 编辑
7204750 发表于 2014-3-26 11:29
高碳钢的碳氮共渗主要是国外采用么?

我可以提供一部分信息,希望大家一起分析下理论基础:


请问楼主,在1.0左右的碳浓度下,保温时间或者说渗的时间是多少呢?这种工艺下,得到的产品渗层是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28 1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温回火起什么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5: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monday 发表于 2014-3-28 09:20
请问楼主,在1.0左右的碳浓度下,保温时间或者说渗的时间是多少呢?这种工艺下,得到的产品渗层是多少? ...

对于保温时间,手头文件暂时找不到了,两天内我找到给你回复。但应该是3~6小时。
关于得到什么组织,我想这也是我想搞明白的问题。

PS:请教一位老师傅,他说国内没有这种工艺。
猜测或许因为前工序为精密碾环,无车工工序。碾环时导致脱碳,然后碳氮共渗,只是补碳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5: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edifier110 发表于 2014-3-28 10:52
高温回火起什么作用?

细化组织和释放应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6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4-2 15: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C-N共渗至于0.1-0.4左右,主要应用于汽车轴承。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204750 于 2014-4-2 16:14 编辑
monday 发表于 2014-3-28 09:20
请问楼主,在1.0左右的碳浓度下,保温时间或者说渗的时间是多少呢?这种工艺下,得到的产品渗层是多少? ...



集团标准中给确切时间~
只说根据扩散层及磨削留量确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6: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djh088 发表于 2014-4-2 15:57
这个C-N共渗至于0.1-0.4左右,主要应用于汽车轴承。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

这个轴承是小一些的轴承,但是高碳钢为何碳氮共渗,原理真是蹊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4-11 15: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表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4-12 0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字一号 发表于 2014-4-11 15:47
提高表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

您好:
对于工艺的原理及方法我这边都可以理解,但是您说的关于提高表面奥氏体含量的问题,我这边一时还是理解不了,请您详细的说一下,查看了其他轴承公司的资料,基本都是在减低表面奥氏体含量(当然是有一定比例的),那么提高奥氏体含量为为了轴承在使用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请您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4-13 16: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lihuashi 发表于 2014-4-12 09:40
您好:
对于工艺的原理及方法我这边都可以理解,但是您说的关于提高表面奥氏体含量的问题,我这边一时还 ...

提高残奥量降低污染润滑环境压痕缺口的应力集中,减少表面起源型剥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4-14 1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为了得到含氮马氏体和提高表面的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目的增加耐磨性能和减缓裂纹扩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4-14 14: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lihuashi 发表于 2014-4-12 09:40
您好:
对于工艺的原理及方法我这边都可以理解,但是您说的关于提高表面奥氏体含量的问题,我这边一时还 ...

我这里有一份钢院的检测报告,表面残余奥氏体含量高,心部的比较低,有兴趣的话可以给你看看,上边两位工程师说的就是这个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4-15 05: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字一号 发表于 2014-4-14 14:49
我这里有一份钢院的检测报告,表面残余奥氏体含量高,心部的比较低,有兴趣的话可以给你看看,上边两位工 ...

谢谢您,我邮箱:561779364@qq.com
麻烦你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2: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sbm197873 发表于 2014-4-13 16:26
提高残奥量降低污染润滑环境压痕缺口的应力集中,减少表面起源型剥落。

但是我们这边其他的套圈,光是淬回火,还要严格控制表面残奥。
是否是由于渗氮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武乐 发表于 2014-4-14 13:52
主要是为了得到含氮马氏体和提高表面的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目的增加耐磨性能和减缓裂纹扩展。

那这个和正常的淬回火产品,在使用中,有什么区别呢?
还是是否只是小型号高碳钢的才适合碳氮共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2: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字一号 发表于 2014-4-14 14:49
我这里有一份钢院的检测报告,表面残余奥氏体含量高,心部的比较低,有兴趣的话可以给你看看,上边两位工 ...

可以也给我发一份么?yanlei_7204750@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16:13 , Processed in 0.0663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