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孤鸿踏雪

[公告] 这个热处理技术要求是否过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5 15: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5 15:43 编辑

各种工艺方法总结
汪庆华

    9年前,看到社会上各种热处理工艺盛行,其中有好的方法,也有伪工艺方法。我就动笔记下了这个总结,如下:
    1.工艺硬度法——不管质量好坏、是否体现热处理工艺的作用,随意变更规范的工艺参数,只要硬度达到客户要求就能蒙混过关。
    2.工艺工时法——只要求操作者完成那些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在过程控制上不闻不问,我又把这个管理方式称为“工艺奖金法”、“工艺过程法”。
    3.工艺原理法——工艺不根据实践情况修改参数,死板教条地套规范。
    4.工艺寿命法——根据以往工艺处理产品的使用寿命情况,相应提出改进工艺。
    5.工艺类比法——对不规范设计的、或易于开裂的产品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参照防止开裂的工艺方法解决。
    6.工艺原理实践法——制定参数时考虑工件的尺寸效应,力争达到设计者的设想要求。
    7.工艺成本法——根据加工价格倒推工艺方法或工序步骤,能省则省,能少则少,导致热处理市场混乱。
    8.工艺下班法——例如:到下班时间了,但是为了得到奖金或完成任务,虽然保温时间不够,还差一点,但还是赶在下班之前淬火,完成算数。
    最近,在网上学习到了新知识就是“假真空”,这个帖子很多人都看到了,我称它为“工艺刷铜法”。
    9.工艺刷铜法——中国open(开启)“真空淬火造假工艺流程”的鼻祖是谁?
    估计还有其他类型,我没有总结到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 2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5 15: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5 22:41 编辑
djh088 发表于 2012-4-25 11:52
其实我想问的是,这个650℃回火后,再来个600℃去应力,这是要得到什么样的组织????还是需要进行2次回 ...


    真楼主zswgjgcs已经做了解释,我感觉很满意,因为真楼主点出了事物的真谛
    不锈钢、高合金钢等材料来说,确切地说,对于有二次硬化的钢种来说:回火次数一般都不是一次。一次也不是不可,我在下一贴中说说我对“工艺类型”的总结,但是这就是我们的差距之一了。
    对于不锈钢材料大家往往容易忽略:碳化物扩散困难,二次硬化现象(大家可能没有注意410S也有此点)、稳定尺寸以及要求耐蚀等特性,只要硬度达到要求,就回火一次的办法是不恰当的。该工艺之后的600℃处理就是这个工艺的关键点,也就是常说的“know-how”,看似多余,实则是关键。
    所以,大家思路一定要开阔,不能局限于45钢之类的思路,更要广泛运用热处理的基本原理,不能忘记原理这个根本,我们和别人的差别之一在于“理论归于理论”,和实践对应不起来,包括此贴是调质,而不是正火道理一样,这点虽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我的认识是基于“该工艺获得的组织”做出的结论的。
    在这个回帖中我第三次说了:这个主题很有教育意义!。
    My god!我又在教训人了!


    [原创] 在论坛中得罪人太多,在此一并致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5 15: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5 15:07 编辑

    按照我国的一些规范或标准,不做金相组织要求的工件是作为一般件对待的。还有特殊重要件重要件几类等。
    至于冷却介质,我说了:尚可,但是对于加热930℃,对获得组织而言可能就勉强了。这里我上传几张在410S材料大件上制作的现场金相图片,图片质量不是很佳,可看而已。放大倍数均为250×。
    其实工艺的实质不是正火,而是调质,只是选择了空气作为淬火介质而已。
    DSCN599是原材料、DSCN575是970℃加热淬火组织高温回火组织,DSCN0700是1020℃加热淬火高温回火组织。



DSCN599是原材料组织。


DSCN575是970℃加热淬火组织高温回火组织。


DSCN0700是1020℃加热淬火高温回火组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5 14: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zswgjgcs 发表于 2012-4-25 14:26
650度回火,目的是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同时是为了获得所需的机械性能。410SS是马氏体不锈钢,风冷 ...

那就是650℃的回火和600℃去应力这两个不是前后的关系,应该说中间还有机械加工之类的操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25 14: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djh088 发表于 2012-4-25 14:38
那就是650℃的回火和600℃去应力这两个不是前后的关系,应该说中间还有机械加工之类的操作了。。。。

对啦,回火后粗车,然后应力释放

点评

这样的话就明白了,谢谢答疑。。。。  发表于 2012-4-25 14: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25 14: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wgjgcs 于 2012-4-25 14:38 编辑
djh088 发表于 2012-4-25 11:52
其实我想问的是,这个650℃回火后,再来个600℃去应力,这是要得到什么样的组织????还是需要进行2次回 ...


650度回火,目的是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同时是为了获得所需的机械性能。410SS是马氏体不锈钢,风冷可以类似于淬火。后面的600度加热叫应力释放,也称去应力,其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粗车加工应力,防冷作硬化,另一方面是使马氏体不锈钢处于稳定状态,用以提高这种不锈钢抗应力腐蚀性能,这个就是和碳钢、合金钢的不同之处。我不是说过了,材料是B7B4C-410SS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热处理币 +3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诠释
wangqinghua196 + 2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djh088 发表于 2012-4-25 11:46
杨工:他后面还有一个600℃才是去应力的啊。。。。

    这个,我还真的弄不明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5 11: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25 11:49
这个,我还真的弄不明白呢

其实我想问的是,这个650℃回火后,再来个600℃去应力,这是要得到什么样的组织????还是需要进行2次回火????期待答案!!!!

点评

我也想知道啊  发表于 2012-4-25 11: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5 11: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25 11:22
看看回火的原始定义,就明白为什么要在正火之后再来一次回火了:
     
     回火  过去的文献把回 ...

杨工:他后面还有一个600℃才是去应力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1: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djh088 发表于 2012-4-25 10:21
那就是正火目的就是恢复锻造后的材料的机械性能,那回火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看看回火的原始定义,就明白为什么要在正火之后再来一次回火了:
     
     回火  过去的文献把回火定义为:把淬过火或正火的钢件加热到设定的某一温度(低于下临界点温度),保持充分的时间,以消除其因淬火或正火等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并获得较稳定的显微组织和设计需要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现在的文献大多把回火定义为:采用加热手段,将不稳定的淬火组织转变为相对稳定的回火组织,并降低淬火应力,从而在保持较高强度和硬度的条件下,尽量提高钢的韧性和塑性,得到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形
状和尺寸超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5 1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jh088 于 2012-4-25 10:21 编辑
zswgjgcs 发表于 2012-4-25 09:02
他们已说过“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非调质要求,但机械性能保证就行,无金相组织要求


那就是正火目的就是恢复锻造后的材料的机械性能,那回火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25 09: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wgjgcs 于 2012-4-25 20:14 编辑
wangqinghua196 发表于 2012-4-24 17:37
【930度正火空冷,620度回火】——这个工艺有明显的问题。处理后大量铁素体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需要 ...


他们已说过“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非调质要求,但机械性能保证就行,无金相组织要求
说明:客户申明是正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5 08: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5 08:14 编辑

   孤鸿踏雪在138楼给我的评分批语是“感谢切磋!”,但,很遗憾,遗憾之一的是这几天我不在办公室;遗憾之二的是那些精通国外热处理的人不参加此贴的后续跟帖后,好像缺少点什么!
   此前,我说过此贴很有教育意义,现在真正的楼主出现,使此贴的教育意义突显!还有很多可“切磋!”的地方!
等我稍空,再接着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4-24 23: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bao9891 于 2012-4-24 23:48 编辑
gaoxiwen 发表于 2012-4-23 08:29
还是指出来给你看看吧
1.第一条:
你要考虑法兰的实际形状,有的法兰很特殊,比如直径较大,较薄的圈, ...


我还以为你不会回帖呢。
其实,只要你回帖,我们两个的辩论胜负已分了。还没意识到?
还想着你在57楼说的“你的帖子才是让无语”吗?
让人无语,而你又回帖,你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跟自己开个偌大玩笑吗?
思维如此不严谨,还充什么严谨人呢?
我担心你的理解力,特意在83楼又点了一遍“我的帖子以让人无语著称,你一眼就看出来了......”,结果你还是理解不了。
思维不严谨,理解力又差,你说我要赢了你,有什么光彩可言。所以你一回帖,你就以无敌状态赢了这场辩论。
而我要宣布:我彻底被你打败了.......


“1.第一条:
你要考虑法兰的实际形状,有的法兰很特殊,比如直径较大,较薄的圈,这个比正常的更实际,因为控偶的位置不清楚在什么地方”
控偶的位置不清楚在什么地方?那要控偶干什么。法兰大,干法兰的炉也大,设计这么大炉子的人不是白痴,他们会想到控偶的位置应该在哪。操作这么大炉子的也绝不是白痴,他们知道控偶该放在哪里。所以有“热处理炉必须在校验有效期范围之内;必须反映的是零件的温度;温度的公差范围为+/-14℃。”这三条即可。

原帖中有一句“放置在预计最冷和最热的地方监控其温度”。
这句话有两个地方有问题:
第一个:“预计”-----我还预计你今天中彩票呢!关键是我有神算那种命吗。
第二个:“最冷和最热”-----最冷和最热地方是重要,但波动最大的地方就可以无视?
所以我在这评了一句“不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

从这也看出,基本上原帖和我的帖子你一点也没看懂。如果看懂的话,不会产生“控偶的位置不清楚在什么地方”的联想。


“2.第三条:
国外用的不是摄氏度,摄氏度426是华氏度800,不是你说的那样什么个位,更Ms点更没有关系,我还没告诉你,基本就是对控制变形有利”
控制变形有利?肯定不对。
对于碳钢件来说,控制入炉温度,一般是要求上一次冷却中的组织转变彻底。这个温度对于碳钢空冷或炉冷件,一般要求不高于500~550℃。由于只是要求组织转变彻底,所以不需严格控制,差不很多就行。426℃精确到个位,如果对于碳钢,那是绝对多余。而且我回贴时,还不知道什么材料,因此标明疑问。
你这个“控制变形有利”,根本不在谱上。



“3.第5条:
他们用的就是通用的算法(宽与高哪个更薄要根据实际情况),只是你连这点都没看出来”
难道法兰只有你见到不是高薄就是宽薄的那几种简单形状?就不兴带个台阶、带点接头什么的?也很常见嘛。
原帖是“按法兰的截面的较小厚度( 高度或宽幅+锻造余量) 保温”。那你看下图中该用高度还是宽幅还是较小厚度?-------只是你连这点都没看出来。另外,我说的不是“通用的算法”,而是“通行的有效厚度确定方法”。


“加热时间也是通用算法的(一炉零件的有效厚度不完全一样,按较厚的计算),不是你说的追求什么高温用途,你看不出来”
原帖是这样说的“如果不同尺寸的法兰一起热处理时,保温时间按最长的计算”。
这种措辞容忍了两个有效厚度差距巨大的法兰装在一炉,一起加热,而且不必采取任何措施中途出炉。
你怎么看不出来?而不是你轻描淡写的“有效厚度不完全一样”。------你看不出来。


看不懂人家说什么,说话又根本不在谱上,自己看不出来反说别人看不出来---
-------这已经不仅是无敌状态,这分明是开了挂进来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0 贡献值 +3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30 + 30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4 17: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4 19:53 编辑
zswgjgcs 发表于 2012-4-24 13:38
哈哈,这里讨论得如此热烈呀,我是wangqinghua196 先生告知才来到这里的,热处理行业论坛上的哥们估计都潜水 ...


【930度正火空冷,620度回火】——这个工艺有明显的问题。处理后大量铁素体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需要“大量铁素体组织”。但是从初衷看:设计人员似乎是要达到调质的效果,可参数是不能获得调质的组织。这是为什么?
1、难道没有高温炉所致?
2、截面116.5mm×110mm自然风冷是达不到淬透效果的,为什么写为正火?截面≤¢80mm的410S空冷是可以淬透的。总之,冷却介质尚可。但温度数字还是值得商榷!
还有一些疑问!待续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切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4 17: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zswgjgcs 发表于 2012-4-24 15:23
谢谢版主把这个讨论题链接到热处理论坛,通过讨论,使我受益匪浅
解决办法:
在炉外加垫铁摆好高度位置, ...

我曾经问过他们:一根钢管,长一米,外径50mm,内径40mm,按你们的规定1小时/25mm,那么,保温时间按最大尺寸,就是1000/25=40小时啦,,,
:lol

确如66楼成吉思汗和孤鸿踏雪在87楼所说的情况。
翻译也要正确理解,也要找一个理解热处理的人翻译,不能真如djh088告诉我的情况:“周立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专家是怎么定义的,专家就是把他整不明白的问题来把能明白这个问题的人整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24 15: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wgjgcs 于 2012-4-27 15:08 编辑

谢谢版主把这个讨论题链接到热处理论坛,通过讨论,使我受益匪浅
解决办法:
在炉外加垫铁摆好高度位置,间隙处高度同热电偶高度。做四个楔块,中间钻上可以插进热电偶的孔,从两个层面插入四只热电偶,具体哪里是最高温度,哪里是最低温度只能空载时看仪表记住几点啦,工件冷炉装料,装好料后,把热电偶从炉外通过测温孔插入,对准间隙,衔接楔块,插入孔中,然后,把楔块焊接在工件上(毛坯),其余两根热电偶就是他们说的,做测量炉内气氛温度来用啦。
升温速度可以设定的,这个容易。
在保温时间上有过争执,最好的办法,就是凑一炉尺寸相同的工件。
我曾经问过他们:一根钢管,长一米,外径50mm,内径40mm,按你们的规定1小时/25mm,那么,保温时间按最大尺寸,就是1000/25=40小时啦,,,
我没资格去过国外考察过热处理,也不知道他们热处理设备的先进性,但我感觉到,既然人家提出这样要求,一定有依据的,但是查网络,也没发现热电偶接触工件测温用在批量生产上的,试验室的试验论文倒是找见过2、3篇,结论是:无实用价值。
至于出炉时的起吊速度,那就越慢越好了,出炉后放在避风处,人员走开(因为,人从边上过,风从侧面来呀,哈哈,,,)至于本体温度的要求,那是人家用华氏温度而我们习惯用摄氏温度的差异啦。
回火和应力释放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否则,工人会累趴下的,按中国式热处理进行啦。
应该承认,我们和欧洲国家在工业上差距还是有的,比如看航空设备飞机的展览,中国飞机椅子上贴张纸条:请勿落座!德国飞机上的纸条是:有力气,请使劲踹!
谢谢各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 10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4 15: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12-4-24 17:54 编辑

  从技术层面上说,上面的讨论已经够清晰了。剩下的问题是经济利益问题了,如果设备和温度控制条件具备了,又有利可图,按照人家的要求接活,有何不可?如果条件不具备,是为了掌握和垄断这一加热技术,或者用这个来显示‘高技术’为企业创牌子,而另行投资,是否真有利可图,有就得由领导(老板)拍板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3: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zswgjgcs 发表于 2012-4-24 13:38
哈哈,这里讨论得如此热烈呀,我是wangqinghua196 先生告知才来到这里的,热处理论坛上的哥们估计都潜水去啦 ...

    解铃尚须系铃人啊,还望原帖楼主给予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24 13: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wgjgcs 于 2012-4-27 15:03 编辑

哈哈,这里讨论得如此热烈呀,我是wangqinghua196 先生告知才来到这里的,热加工行业论坛上的哥们估计都潜水去啦,哈哈哈,,,热处理论坛的哥们可是都在旅游呀!“五”,是被我搬上热加工行业论坛的,后来版主孤鸿踏雪先生发送到热处理论坛了,估计也是看到热加工行业论坛的哥们都在潜水的缘故吧。闲话少说,把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在这里做个补充吧:
材料:B7B4C-410SS;
零件尺寸:φ1418×φ1185×110——φ2991×φ2714×176,此尺寸是辗环后的毛坯尺寸;
热处理设备:井式热处理电炉,炉膛尺寸:φ6000mm×1500mm;
温度控制系统:PID温度控制仪,具备升温速度控制功能;测温点:6处,沿圆周均布在两个等高层面;
电炉空载功率:940KW。
热处理后机械性能要求:
硬度:HB197-255;
屈服强度:≥485Mpa,抗拉强度≥515Mpa,延伸率≥40%,断面收缩率≥50%。
而且,热处理工艺都规定好了,简单说:930度正火空冷,620度回火,时间同正火;600度去应力,时间8小时空冷。
剩下的就是“五”所说的那些具体的规范啦。我在热处理行业论坛里提出讨论的题目是:看看这家客户对热处理的要求,你觉得是碰到行家了吗?
好了,具体情况就这样了,我接到这个技术部门译好的《技术条款》,准备和技术部门沟通,但技术科长说:就是这样,绝无更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 20 感谢补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24 11:58 , Processed in 0.0697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