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wf

[求助] 渗碳淬火件马残奥6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12-21 2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ywf 发表于 2011-12-21 07:37
现有产品,如果不担心变形,可以920,碳势0.70一定时间,然后降温,到830,碳势改到0.8,保温半小时,碳势 ...

920,碳势0.70一定时间,然后降温,到830,碳势改到0.8;   以上指的是你现有产品如果觉得表面组织不够好,可以这样返修,920的温度和0.7的碳势可以让表面碳含量有所降低,而保温阶段要让表层的含碳量恢复到0.8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形成针状马氏体合理含碳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23 1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请根据芯部马氏体的大小,判断是否增加渗碳前正火(细化晶粒)工序;
2、从你的工艺来看,没有什么异常,我认为问题可能出在设备炉温或碳势,与实际偏高;
3、建议采用梯度渗碳方法:强渗(920 CP1.0 150min+920 CP0.9 120mi);扩散(920 cp 0.75 180min),淬火820  cp0.75  60min)。

签到天数: 5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2-23 1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申兴一 于 2011-12-23 12:15 编辑

渗碳层浅还无所谓,我们渗碳4MM以上的强渗和扩散的比例几十比一.
我感觉他们可以把淬火温度提高一点,淬火冷却也不到位。最好检查一下油有没有问题。
前面的产品可以进行深冷处理-70保温。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12-23 13: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导致马氏体级别高的原因一方面是表面碳浓度高,另一方面是淬火温度高,因此,如产品第一次处理,可在工艺上原因,如连续批量处理,偶尔出现则应在设备和执行过程中找原因,首先造成表面碳浓度高的原因可能是氧探头有问题,测试碳势不准确,测试值比实际值班偏低,另外也有可能富化气流量过大导致,虽然多用炉可实现自动通断控制,但流量大小对炉内气氛也是有影响的,至少不稳定。再者后室是否进行了烧碳,也是造成碳势高的原因。淬火温度高应对温控系统进行检查校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12-23 17: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淬火CP0.8*830保温30min”;如果心部性能要求高,则你需要再降低温度淬一次,反之,把温度降低780度保温30分淬火;表面含碳量0.8%,共析钢淬火温度是最低的,温度高碳大量融入A淬火后M粗大,残A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12-23 2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兴一 发表于 2011-12-23 12:14
渗碳层浅还无所谓,我们渗碳4MM以上的强渗和扩散的比例几十比一.
我感觉他们可以把淬火温度提高一点,淬火 ...

“我们渗碳4MM以上的强渗和扩散的比例几十比一”?
这种低端的工艺是对客户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企业不负责

签到天数: 5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2-23 22: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qw1234 发表于 2011-12-23 21:25
“我们渗碳4MM以上的强渗和扩散的比例几十比一”?
这种低端的工艺是对客户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企业不负 ...

怎么可能,我们不需要修改的。全自动模拟渗碳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24 00: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看工艺,应该是实际碳势高于测定碳势,强渗时间又长,导致表面的碳浓度过高,所以有大量的残奥,深度不深是因为扩散时间不足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12-27 19: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兴一 发表于 2011-12-23 22:17
怎么可能,我们不需要修改的。全自动模拟渗碳层。

    看来你对这一系统并不了解,模拟只是按照你的工艺参数来进行的,使你能够知晓大概的工艺时间和深层的梯度。起的只是参考作用,因为在实际的工艺操作中受到现场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明白你说“我们不需要修改的。全自动模拟渗碳层”话。
    至于你上次说“4mm的渗层强扩比为几十比一”和你现在说的模拟是不同的概念。

签到天数: 5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2-27 19: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材料的合金元素等计算渗碳速度,误差很小的。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2-27 2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szgong 于 2011-12-27 21:20 编辑
申兴一 发表于 2011-12-27 19:59
根据材料的合金元素等计算渗碳速度,误差很小的。


我想 你说的 几十比一 是按照层深分数来模拟的吧。这应该不是按照时间仿真的结果
不同的仿真系统,强渗和扩散比例也应该是不同的。
比如 汇捷通的系统,可以按照 层深分数的百分之九十 为强渗阶段
而DEMIG 一般可以按照整个渗碳时间来仿真,强渗时间和扩散时间的 比例可以为2.7比1 或 3:2 或3:1

签到天数: 5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2-27 23: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道理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他们1.1的碳势只有几个小时,后面是0.9-0.8    0.7时间一般是3天时间大概70小时,渗碳层达到4.0左右。因为全部是电脑自动的,不能人为的修改。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12-28 18: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兴一 发表于 2011-12-27 23:30
按照道理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他们1.1的碳势只有几个小时,后面是0.9-0.8    0.7时间一般是3天时间大概70小时 ...



1.“因为全部是电脑自动的,不能人为的修改”?工艺参数是人输入进去,电脑只是根据你的工艺参数动态的控制整个工艺执行过程。中间如要调整,大可修改工艺参数。

2.“1.1的碳势只有几个小时,后面是0.9-0.8    0.7”。这样的控制是以工件表面碳浓度为主的,是依工件表面碳浓度动态的控制具体碳势,所以1.1的碳势只有几个小时。

3. 碳势在0.8 - 0.7已处于扩散阶段,所谓的“4mm强扩比为几十比一”是不准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28 1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降温降CP,定碳,校正O探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9 07:45 , Processed in 0.0560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