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1-11-3 09:30 编辑
刚刚将sunray的发言作为文件给我们公司的年轻人学习,文字做了校对与注释,如下:
Sunray对热处理人才培养的意见:
看了汪工的感慨,也想顺便响应一下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热处理行业人才成长路径选择: 记得我刚来上海热处理厂时,看到过我们公司技术部门的一些技术总结,尤其记得像薄鑫涛(注释:原上海热处理厂副厂长、《实用热处理手册》一书编著者、《热处理工》(初中级1+x)编著者)、赵增爵(注释:原上海热处理厂高级工程师、化学热处理专家)等老一辈热处理人的技术报告,简直就像我们当年小时候看到的“铅印版”一样,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IT技术,全部手写,图标清晰,没有一个涂改字样,看起来就是一种享受,当然更是一种敬佩! 这几年来,我们也培养了一些热处理工程师,正如汪工、周工所言,做起ppt、GANNT图、EXCEL等文件,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工具,非常漂亮,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看起来他们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其实,从这些角度来看,作为技术工程师,大家都不容易,关键是看公司的氛围和环境,如果大家都追求“表面文章”,这样一定会引发追求“表面处理”的企业文化。但是,如果: 1.引导年轻工程师深入一线,多呆车间,直接参与热处理的工艺生产,而且让工程师体验到实践对于自身提升的价值,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2.发挥其“文件总结”的优势,及时把生产和工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出来,并形成有价值的技术报告,归类存档,这是热处理工程师非常重要的贡献,对公司发展也非常重要; 3.创造“文件工程师”参与生产实践的环境。公司一定要给这些工程师机会,不要对其有任何“偏见”或“误解”,全程让其参与“重”、“大”、“难”、“尖”等工件的工艺准备及生产实践,同时技术主管人员更应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对其多些嘉许和欣赏; 4.热处理老法师更应该多些信任和尊重年青工程师,其实他们也非常要“面子”,不能用过去“带徒弟”的方式来对80、90后,让他们成长的代价更低,他们的悟性其实更强! 当然,热处理行业其实不太像新兴产业,不太符合“长江后浪推前浪”,更不会有“前浪死在沙滩上”之现象。我们要创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老中青”来“传帮带”,共同成长,共同提升,从而也实现热处理行业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