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我是谁

[讨论] 氮化介质用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08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4-26 19: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回复 20# 孤鸿踏雪
谢谢 杨工 已找到并收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8 16: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精彩发言,已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3 不要灌水!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9 0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控气氛热处理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指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30 22: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质比例是多少?请专家解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家的讨论,有时候真有点糊涂:
一般氮化是氨流量以达到氨分解率为准,如氨分解率已经达到,但氨流量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流量大一点还是小一点(以达到氨分解率的流量为准)为好?希望大家释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4 08: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我是谁


    虽然氨分解率在受控范围,但氨流量太小会导致供氮能力严重不足,请你认真消化一下13#帖的内容。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5-14 09: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我到一个外协单位做过38CrMoAlA气体氮化,用的设备是60KW的井式氮化炉,在氮化这批工件前,马弗罐先进行了退氮处理(因该炉之前做过软氮化),设备有点陈旧,装炉量大约在1000KG。采用二段氮化工艺,在进行第一段时氨分解率始终达不到工艺要求(18-25%),测出氨分解率在30-35%。不管通多大的氨气(已达到3M3/H)都没法将氨分解率降下来。自己分析原因如下:1、炉子经过退氮处理,炉罐吸收了[N],加速了氨的分解;2、装炉量偏高;3、使用的氨气罐偏小(200KG的小罐一个提供氨气)。氨分解率达不到工艺要求,没办法,之后只有通过经验,以氨气流量为准。在第二段氮化以氨分解率为准(50-60%),后经检测试样,得出的结果还算比较理想,就是层深有点偏高,可能是在进行第一段氮化时,通入氨气太多,使工件表面积累了大量的[N],在之后的扩散过程中加速了[N]的扩散,导致渗层深度高出预定值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0: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离哥


  氨分解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我也曾有过
不知你的 60千瓦的炉子装得下这么多?是什么零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4 13: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5-14 16:16 编辑

希望楼上二位再熟悉一下氨分解率的影响因素,再分析离哥的问题。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5-14 14: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氨分解率=(氮气体积+氢气体积)/炉气总体积 ×100%
取决于氮化的温度、氨气的流量、进气和排气压力、工件表面的大小、有无催化剂及零件所需氮化部位的总面积,与渗氮时间无关。

在生产过程中,温度是按工艺规定的,一般情况下不应该随变更改,工件表面的大小及零件氮化部位的总面积与装炉量有关。那么在对装炉一定的情况下,控制氨的分解率主要从:氨气流量,进气和排气压力(炉压)来控制。一般情况炉压采用0.4-0.6MPa,那么就从氨气流量控制。氨气流量愈大氨分解率就越低。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5-14 14: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我是谁


    机床的主轴,材料38CrMoAlA,采用吊装,60KW的炉子能装下,不过有点挤,本来想分开两炉做的,但私人老板那里为降低成本,就密密麻麻的挤在了一个炉子里。

请问:当你们遇到氨分解率降不下来的时候, 是怎么进行氮化的,有什么方法来控制工艺过程。

签到天数: 15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5-14 14: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0#:
是打字笔误吧,压力能是0.4-0.6MPa(4-6/Kg.f)?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5-14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说习惯了,应该是炉内气氛的压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4 16: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离哥


    结合这一帖对氨分解率的认识,你再推敲并分析一下27#帖的现象。

签到天数: 23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5-14 18: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5-15 10:28 编辑

如果在氮化气氛中通入氮气,是否可以降低氨的分解率?
我认为过分追求分解率不一定对 。大家探讨!

签到天数: 23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5-14 1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任何东西 够用就行,
认真分析,减少浪费!有多少宝贵的东西,白白的浪费了
我认为根据表面处理零件的表面积来计算推导介质的供给量比较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yangxinshan


   能否具体谈谈-

签到天数: 23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5-14 2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5-15 10:32 编辑

表面化学热处理渗碳、碳氮共渗、氮化、氮碳共渗都与零件的表面积有很大的关系。就如同普通的表面处理如氧化、磷化、电镀,化学介质的消耗量与表面积有直接关系,计算单位面积的消耗,统计生产表面积得出介质浓度消耗关系。电镀的电流与表面积线性关系。
就氮化(包括软氮化)氨气的消耗如果一味的追求什么氨的分解率,就陷入一个误区,在零件装炉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表面积急剧增大,由于零件表面的触媒作用,氨的分解速度加快,然而氮的渗入速度比较慢,这样分解率就无法满足要求,(虽然表面积增大后,氮的需求同样增大,但这是个平衡的扩散过程),也就出现了前面很多朋友遇到的情况:氨分解率虽然很高,但适当加大氨气的流量就可以使零件质量同样满足技术要求,并且稳定。我的这个观点,只是说靠分解率控制氮化工艺的氨气的流量是不十分准确的,现在氮势的控制仍然是个难题,虽然有氢探头,但价格昂贵没有象氧探头那样普及。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 10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5 10: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yangxinshan


    氨分解率只是传统渗氮理论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你可以看看13#帖的内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5 13: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K39 于 2010-5-15 13:07 编辑

回复 39# 孤鸿踏雪


    杨工,你好!
关于介质比例问题,最近拜读了李泉华老师的《热处理技术400问解析》中关于氮化介质比例的问题。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按照书上的比例添加。你们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不知杨工有这方面的实验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9 11:29 , Processed in 0.0606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