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孤鸿踏雪

[讨论] 渗氮的同时是否也渗入氢?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9-20 18: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14# 孤鸿踏雪


专家找到的资料很有说服力,我们对渗氢的防备来自于渗氮后的脆性级别检测,本来氮化的500来度就是氢易逸出的温度而且渗氮件表面耐磨不耐冲击,相比这个我们更害怕脉状氮化物和其他产品酸洗后氢脆,不过深入实验研究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玉米清阁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2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关于《钢铁零件  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11354—2005)规定的有关脆性检查,其渗氮层的脆性是来自氢脆吗?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9-22 0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能这样说吧,综合因素决定的脆性,氢脆可能有但不是关键,氮化物是中心,浅薄之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2 03: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氢脆”是高温(通常指熔炼或锻造温度)下在铁中固溶度增大溶入量多,常温下H原子铁中固溶度急剧减小于是析出成为气体聚集在钢铁材料中形成“白点”使之变脆。在渗氮温度下H原子溶入量与高温状态相比已不是太多,常温下不会突显“氢脆”现象。 本帖最后由 ZX771 于 2009-10-28 21:53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玉米清阁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个人认为:渗氮与渗碳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一点,热处理超难(20#楼)的答帖有些谱。为什么对渗氮零件的清洗要比渗碳零件的清洗的要求要高得多?众所周知,过去使用井式炉渗碳一般是不进行清洗的!现在条件好了,多用炉和连续路均配置有清洗机,所以渗碳件也进行清洗,不仅可以提高渗速,更能保证表面硬度和渗层的均匀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0: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23#楼言之有理,怎能说是浅薄之见呢?

签到天数: 23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9-23 13: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氮气属惰性气体,在氮化的工艺温度下,氮气不能分解的。除非电离。
氨气裂解产生原子状态的氮和氢  吸附在零件的表面,所以渗氮和渗氢同时存在。
在碳氢化合物和氨气裂解气中都存在大量的氢,所以渗氮、渗碳、碳氮共渗一定会有渗氢存在的!
化学热处理后的低温回火有除氢的作用,大部分材料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于20Gr2NI4A、18Gr2NI4WA除氢效果不明显,但20Gr2NI4A、18Gr2NI4WA重新加热淬火后,各项性能指标明显大幅度提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4 0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渗氮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氢的渗入!不过,因为氢是不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所以即使渗入一定深度,也会结合成氢分子,在渗氮的工艺温度下很容易逸出表面;即便氢与钢中碳结合形成甲烷(CH4)也会逸出表面的!所以,在正常的氮化条件下是不应担心渗入氢的。至于时常所说的白亮层脆性,不应是氢脆,各种文献资料均有介绍,应是Fe2N为基的固溶体产生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4 12: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天山雪莲提出的“至于时常所说的白亮层脆性,不应是氢脆”这个问题是关键,有讨论的必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0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氮化层的脆性问题
     所谓渗氮层的脆性,其实是指渗氮表面白亮层的脆性,是气体渗氮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于产生脆性的原因和机理,尚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表层高氮的脆性ξ相Fe2N造成的,因此必须控制表面氮含量;另一观点认为当白亮层是两相混合组织ε+γ/时,由于两相结构类型与比容的差异,在不规则的相界面上存在很大的三向拉应力,脆性较大。如果白亮层为单相组织,脆性就小得多。有人用Φ10mm的圆棒做扭转试验,γ/+ε组织的白亮层扭转25°即发生脆裂,ε单相白亮层扭转35°脆裂,而γ/单相白亮层扭转90°以上才脆裂。γ/相的铁原子按面心立方排列,滑移系数目比ε相(六方结构)多,因而塑性好一些。所以。白亮层的脆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相组成,主要决定因素是渗氮方法、渗氮规范和材料的化学成分。此外,当白亮层出现明显疏松时也会增加脆性。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9-25 07: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镀酸洗后也要除氢,是一样的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15: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1#楼:电镀酸洗引起的氢脆,应在酸洗并漂洗后进行去氢回火,回火的温度应不超过工件原热处理的回火温度,回火后再下镀槽。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25 15: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氮化层的脆性问题,我觉得30楼说的很详细,很专业。我个人认为主要和氮化层的硬度梯度有关,梯度过大,深层中硬度差别大,内部显微应力增大,脆性就大,而这些组织主要是ε+γ‘混合组织。而且,氮化层的耐磨性和耐咬卡能力,主要也决定于硬度梯度。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25 15: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32楼的说法。如酸性后除氢再下镀槽,电镀除氢温度一般在200度左右,非渗氮面会有氧化色,即有轻微氧化膜层,直接电镀,影响结合力。渗氮零件不要进行阴极除油,仅采用阳极除油。同时,不能强侵蚀,可进行短时间弱侵蚀。如有条件,可采用吹湿砂处理。电镀后再按规定进行除氢处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17: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热处理超难(34#帖):我在32#帖所讲是针对31#楼的问题而言的,与氮化没有关系,只是探讨因电镀产生的酸脆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7 18: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30#楼专家的分析,非常赞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4: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个小资料,供大家分析,渗氮与渗碳的不同:
     渗氮过程中的相行为是ε相单向(向内)长大;γ′是双向溶解;α[N]双向长大。
     在渗层相组成为ε-γ′-α[N]时,ε相起储氮、γ′起传递氮的作用。
     在渗入过程中,氮扩散流强度为        JεN≥JNγ≥JαN,通常ε、γ′不会阻碍α[N]扩展。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9-28 14: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 氮化/软氮化过程中肯定会吸氢,这一点与渗碳/碳氮共渗过程中吸氢问题是一样的,但吸氢后并不都一定会在产品服役时表现出“氢脆”现象。 首先,要对“氢脆”问题简单分析,才能解释化学热处理过程中“吸氢”后不一定表现出“氢脆”现象。
2 氢脆简单理解为2类,一类是不可逆氢脆:主要是指金属材料一旦发生氢损伤,无法通过中温或者室温除氢处理使金属材料塑性得到恢复。这类氢损伤包括:氢压裂纹(白点)、氢腐蚀、氢致相变等。另一类是:固溶的氢在拉伸过程中通过扩散、富集导致材料塑性下降的情况称为可逆氢脆。如果拉伸前或屈服前把试样中氢去除(通过加热或室温放置),则可以使塑性恢复。化学热处理中的“吸氢”就应该属于此类。
3 因为化学热处理过程中吸入的氢最高峰比原材料高10-20倍(用试样800℃萃取法测定),但是,一般直接淬火后,室温放置4周氢就逸出到原材料状态。对于渗碳直接淬火后800℃及时回火120min就可使吸入的氢逸出75%,因此,只要及时回火情况下不会出现氢脆问题。对于氮化/软氮化虽然不进行回火,但因为热处理后内应力较低,材料内部氢“陷阱”较低,在一段时间内氢主要扩散逸出,富集程度达不到造成氢损伤;况且,大部分氮化后缓冷吸入的氢在缓冷阶段也大部分逸出;氮化工件基体硬度一般为调质状态较低,也不容易造成氢损伤。
4 工件吸入的氢产生氢损伤(氢脆)是要在拉应力作用下才会发生,拉应力可以使热处理内应力,也可是外载荷导致的拉应力。当然还要加上“氢浓度”达到临界值,才可能产生氢脆。
5 可逆氢脆在断口特征上受加载速度影响很大,加载速度越大,氢脆特征越不明显。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4: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38#楼的观点!我认为讨论和研究“氮化过程中是否会渗入氢和是否会引起氢脆”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1.渗氮和渗碳的机理是不同的,二者尽管都会不同程度的渗入一些(或者说少量)氢,但由于二者的表层状态明显不同,所以渗入氢时,氢的渗入和扩散行为也应有所不同。同时,在渗氮进行一定时间后,假如表面已形成化合物(哪怕是很微薄的一层膜),这种化合物层(或者说是化合物薄膜)对氢原子的继续渗入和内部氢分子的外逸,会产生什么作用呢?
     2.氮化结束后的冷却方式对氢分子逸出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缓慢冷却过程中,钢件表面至一定厚度处已结合成分子态的氢有机会(或者说是有时间)逸出,但如第一条提及的,化合物层对其逸出有无阻碍(或完全屏蔽)作用?而像采用渗后油冷等快冷方式,当然会对氢分子的逸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09-9-28 16:39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9-29 17: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1 由于渗碳·/渗氮工件吸入的氢与冶金时钢水吸入的氢在数量级上相差太远,因此,不会产生诸如“白点”之类的氢脆现象。
2 如果在渗碳/渗氮温度下吸入的氢在缺陷处相遇结合成分子氢,由于温度高,材料塑性好,会通过塑性变形将应力释放掉,对室温的塑性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真正会造成氢损伤的应该是固溶的“氢原子”。
3 化合物层和表面氧化层会对“氢原子”的逸出起到阻碍作用。
4 氮化后的工件是存在“氢脆”危险的,不是讲绝对不会产生氢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WJFU66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9 19:38 , Processed in 0.0577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