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xcmgeasia

[求助] 38CrMoAl调质处理组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1 21: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MYG 发表于 2014-11-11 18:18
我认为是正火组织,未经高温回火。

同意阁下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6: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yonghe 发表于 2014-11-11 21:51
先说屈氏体和索氏体。我最初说是屈氏体,看了扫描电镜的图觉得是长的条带状,认为是索氏体,大家提出疑问。 ...



200x光镜图片

光镜中的黑色区域电镜图片

光镜中的灰白色区域电镜图片

光镜中的白色区域电镜图片
另:38CrMoAl这种材料在何种热处理条件下,会产生这种组织?
灰白色区如果是粒贝的话,基体不应该是铁素体吗?(粒贝=M-A+条/块铁素体)。
为何说是马氏体?此区域打出的显微硬度大概在350HV。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2 2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38CrMoAl这种材料在何种热处理条件下,会产生这种组织?我只是根据图片分析可能的组织,你这个基本肯定是正火。
灰白色区如果是粒贝的话,基体不应该是铁素体吗?(粒贝=M-A+条/块铁素体)。我上回是说灰白区析出相主要是无碳贝氏体,很少量粒状贝氏体,基体马氏体(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硬度不高。
(粒贝=M-A+条/块铁素体);粒状贝氏体={(铁素体+贝氏体)基体+颗粒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M-A={奥氏体基体+岛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粒状贝氏体中没有M-A。M-A是单独的一种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5: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yonghe 发表于 2014-11-12 21:31
38CrMoAl这种材料在何种热处理条件下,会产生这种组织?我只是根据图片分析可能的组织,你这个基本肯定是正 ...

恩,谢谢你的耐心解释,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3 15: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ius 于 2014-11-13 15:57 编辑
xcmgeasia 发表于 2014-11-13 15:20
恩,谢谢你的耐心解释,学习了


后面几张照片很清楚啊,,制样很棒,而且还配有sem。你的实验室真心不错。。。能不能说下在哪里啊?

我个人理解:
我前面按你先前发的图,说白色是粒贝,黑色是屈氏体。
现在看了你新的图更确定,灰色是粒贝,黑色是屈氏体
:屈氏体和珠光体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细腻程度的问题。过冷度越高,片层距越小,也就是说屈氏体是在珠光体形成温度的低温区550~600)
再下来就是粒贝的形成区(500~550)。
剩下的白色大块是F。
整体就是F+粒贝+屈氏体(或者说是P,没啥本质区别)。类似于正火的组织。只是冷速火偏快,在穿越了A-F区后继续穿越了A-P和A-B的交界处。
白色的带状就是大量粒贝。可能是这部分区域C含量少。

至于粒贝和无碳贝氏体的,我其实也有点纠结。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形成机理和形成温区差不多,就是停留时间的问题:在C能在F和A自由扩散的温区,F先形成,C穿越F/A界面到A,形成无碳化物F和富C的A。如果停留时间短,形成富CA基体和分布其上的F,就是无碳化物B;如果停留时间长,F大量形成,形成主要基地,富C的A均匀分散在F上,那就是粒贝。。。

我是纯书本和论坛学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说的可能不对。。。额。。。也是希望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11-13 16: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gq408356971 于 2014-11-13 16:11 编辑

表面那张图是不是微裂纹~!第二张图是不是金属的流动形成的,我见过是圆材棒料直接锯断经调质,也有明显的带状,跟你说的基本一致~!经感应淬火后带状更加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3 2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38CrMoAl锻造+调质处理后组织应该是回火索氏体,照片中的组织显然不是回火索氏体,怀疑存在金相取样时砂轮切割或线切割加工时冷却不足导致的淬火马氏体,磨掉一定尺寸后再制样观察、分析组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3 21: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lz做高温回火,查看组织变化,可进一步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3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silverius 发表于 2014-11-13 15:55
后面几张照片很清楚啊,,制样很棒,而且还配有sem。你的实验室真心不错。。。能不能说下在哪里啊?

...

粒状贝氏体在显微镜下由于分辨率不够,不是白色,是灰黑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4 08: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yonghe 发表于 2014-11-13 23:21
粒状贝氏体在显微镜下由于分辨率不够,不是白色,是灰黑色

。。老师,,,我以前一直把这种F和富CA的复相组织统统叫做粒贝
在这个帖子里看到老师说“无碳贝”,我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在说魏氏组织。。
后来去翻了书,查了网上说的,才知道真有无碳化物贝这说法。。不过我觉得无碳化物贝和粒贝其实本质上无什么区别。。。
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4 09: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ius 于 2014-11-14 09:04 编辑
silverius 发表于 2014-11-14 08:46
。。老师,,,我以前一直把这种F和富CA的复相组织统统叫做粒贝  
在这个帖子里看到老师说“无碳贝” ...




这是我大概画了下我的理解,只画了贝氏体转变的部分。。。最上面就是我理解的粒贝区,F和富CA的各种复相形态 。我觉得老师应该是把前面F刚形成时的那一步叫做无碳化物B了。

下面分别是上贝和下贝的温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6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1-14 11: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晕了,屈氏体大家都没异议。关键岛状组织。看大体有两种意见,一说是粒贝,一说是无碳贝氏体+粒贝。
查了资料其中关于粒贝定义:


我认为,浅色区域基体不是马氏体。就是铁素体,浅色区域组织同意MYG的说法:粒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4 1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hawkch 发表于 2014-11-14 11:06
看晕了,屈氏体大家都没异议。关键岛状组织。看大体有两种意见,一说是粒贝,一说是无碳贝氏体+粒贝。
查了 ...

按这个解释就很符合我的理解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4 18: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engyonghe 于 2014-11-14 20:52 编辑
silverius 发表于 2014-11-14 08:46
。。老师,,,我以前一直把这种F和富CA的复相组织统统叫做粒贝  
在这个帖子里看到老师说“无碳贝” ...


有区别。无碳贝氏体是体心立方结构的,没有碳化物析出的。粒状贝氏体是以(铁素体+贝氏体)为基体,其上分布着(奥氏体+马氏体)颗粒。图像也有区别,无碳贝氏体呈现片状/条状分布。不过在光镜下不是很清晰,扫描电镜是很清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4 18: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silverius 发表于 2014-11-14 09:02
这是我大概画了下我的理解,只画了贝氏体转变的部分。。。最上面就是我理解的粒贝区,F和富CA的各种 ...

讨论下我修改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4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hawkch 发表于 2014-11-14 11:06
看晕了,屈氏体大家都没异议。关键岛状组织。看大体有两种意见,一说是粒贝,一说是无碳贝氏体+粒贝。
查了 ...

如果是粒贝,基体一定是铁素体+贝氏体;如果是无碳贝氏体,基体一定是马氏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4 21: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engyonghe 于 2014-11-14 21:57 编辑
hawkch 发表于 2014-11-14 11:06
看晕了,屈氏体大家都没异议。关键岛状组织。看大体有两种意见,一说是粒贝,一说是无碳贝氏体+粒贝。
查了 ...


给你看两张粒贝的照片,对照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5 1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ius 于 2014-11-15 10:32 编辑
fengyonghe 发表于 2014-11-14 18:43
讨论下我修改的


老师,我提下我的疑问和看法:
1,贝氏体指的是一个复相组织把。老师为什么说粒贝是(“粒状贝氏体是以(铁素体+贝氏体)为基体”),老师是不是把某一块F单独看作是B呢
2,就从形成机理上来说,无碳贝其实和魏氏组织没有什么区别呀。就是A冷却下来,先形核并生成F,而一般都是先靠近晶界的先形核。只是魏氏组织在定义时,强行规定了:“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这种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过热组织....这种过热组织称为铁素体(渗碳体)魏氏组织”.也就是说魏氏组织是“粗大的”的A转变而来的F和P的复相;无碳贝是尺寸更细小的F和富CA的复相。
3.老师画的550~600温区,为什么在F生成过程,其内部中还会有富CA呢?在这个温区C的扩散是非常自由的。。。。我倒是觉得F持续生长,最后基本填满整个晶粒,在一个晶粒中各成型的F之间的残余富CA保留下来。形成粒贝。
4.我觉得在550~600温区温区的变化就是非常简单的,F形核和生长,C不断扩散到A中的过程。如果温度持续下降,脱离了这个温区,那么就进入了“C扩散减缓,富CA转变为其他组织”的温区。也就是说其后的温度和冷速决定了富CA在后续的转变趋势。而并不能简单的说无碳b的基体是什么,而粒贝的基体是什么。
老师说“如果是粒贝,基体一定是铁素体+贝氏体;如果是无碳贝氏体,基体一定是马氏体。”恰好解释和印证了我的理解。在550~600的温区,F形核生长,如果冷速快,快速脱离了这个温区,F无法填满整个晶粒,主要以无碳化物B呈现,那么对应的富CA也容易变成M。如果如果冷速慢,F充分生长,填满整个晶粒,那么F就被保留下来(保留到室温),而分布在其上的富CA则缓慢转变为其他组织。



从我的理解来看,有两条线:
一条是温度线,当温度进入600以下,变化开始,离开550后,C扩散受阻进入下一个变化区(上贝)
第二条是在550~600的温区的时间停留线,F的持续生长和C的持续扩散
现实中这两条线不可能完美生成单一的无碳贝或者粒贝。这是冷速决定的。假设冷速一定,富CA最后都转变为M,但可能在某个晶粒内F生长并占据了整个晶粒的一半左右,看起来就像是粒贝;而另一个晶粒内,F生长较缓慢,只占据了20%,看起来更像是无碳贝。这就是您发的图2-98中3相共存的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15 13: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engyonghe 于 2014-11-15 14:05 编辑
silverius 发表于 2014-11-15 10:14
老师,我提下我的疑问和看法:
1,贝氏体指的是一个复相组织把。老师为什么说粒贝是(“粒状贝氏体是以 ...


解释这些问题只有看看32楼的回复就行了,深刻理解每一个字都不放过,你提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我修改的和那里讲的是一样的。

你的理解就从新照上面的理顺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15 14: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yonghe 发表于 2014-11-15 13:27
解释这些问题只有看看32楼的回复就行了,深刻理解每一个字都不放过,你提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我修改的 ...

哦,这个我还需要再理解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20 08:47 , Processed in 0.0653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