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讨论] 请大家帮忙分析讨论下——HV硬度出入怎么这么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9-21 0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yeyongpan11 发表于 2012-9-21 09:10
主要还是检测设备的误差,先进点的设备与半自动或手工量的就不一样,客户又不一定认可你的数据, 是有点难 ...

HV0.3的,在400倍目镜下准确性要高些,手动压线主要根据操作人员对操作的要求,压对角线紧一点或松一点硬度值就不一样了,这个我们试过了,我司进了一台恒一的硬度计,25W一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9-22 23: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供需双方的合作与沟通,比技术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9-22 18: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找计量部门检测一下硬计的好,只要硬度计是准确的同一台硬度计上用不同的力值测出来的都对得上的.你在测量时量两对角线的方法是对的.只要校对了硬度计,维氏硬度也是相当准确的.不过内孔处的渗碳气氛不大好,均匀性差一些,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9-22 15: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生智,定生慧 发表于 2012-9-21 22:20
回复三十一楼:
应该是两点间HV压痕的中心距离是压痕的2.5倍。
我们用HV1测的压痕两点间的间隔只有0.04MM ...

嗯!学习了,以前我一直用的是HV0.2,HV0.3检测,检测结果和主机厂家(各厂家)出入太大,后来就统一用HV1了,因为淬火产品硬度一般都在HV700左右,刚好HV1的标准块也是这个硬度值范围,比较相近,就这样检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22 13: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头与载荷都检测过了,标准范围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9-19 14: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用标准块仔细校对硬度计,两台硬度计应该用同一块标准块校准;
测量工件时两个硬度计也要用同一个试样,而且测量同一个位置,;
依据经验,如果校验结果与标准块的值有20-30的偏差,且稳定在这个程度,实际测量时是可以用加减的方法来修正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8 收起 理由
热工女将 + 8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9-19 14: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生智,定生慧 发表于 2012-9-18 21:50
回复11楼:与客户测同一个点是就相差四五十个维氏。客户一直认为是由于每个人的视觉差不同造成的。你认为你 ...

与测量人员的读数方法和视觉有很大在关系,特别是小于5KG的负荷,。一定要标准块校对自己的测量方式,只有把标准块测准了,才能把零件测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8 09: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压痕长度选取的时候都会有误差的,操作好的时候误差会小,数值比较准确,你对着标准块上的压痕选取长度,测量准确了,再测量试样,不知道你测量标准块的硬度值怎么会和标准值差那么大,我以前的师傅都是教我们先在标准块上练习好了在测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8 收起 理由
热工女将 + 8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3: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六:
谢谢你的建议。我们已经又把硬度提高了些。以前是60——64HRC,61——64HRC以弥补测量的误差
主要是我们测了很多次,换了不同的压力,结果都合格。我们只是在查找原因,以便改正。
客户检测出不合格,而且相差很大,把我们的货都停了,我们只有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3: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七楼:
我们的连杆是20CrNo的材料。是渗碳淬火。组织是合格的。
第三方出具的报告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他们报告上的执行标准是:GB/T9450——2005《钢件渗碳采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只是客户用的是300克力,我们用的是五百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3: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八楼:
   我们与客户测量标准硬度块是,相差二十个HV.标准硬度块的值是699HV1。客户测的675HV,我们测得686HV
客户认为正常,原因是每个人的视觉误差造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9-21 15: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lu1129 发表于 2012-9-21 08:00
你好!请问一下:有没有什么标准或者什么资料里有说明可以用加减来修正?有时候客户会这样刨根问底,我们总 ...

1.最根本也最正确的就是用标准块校对。最好用与你检测零件硬度值接近的标准块。反复测量偏差要能稳定在一个范围。
2.只要你能把标准块打准,按这样的方法、手势、读数习惯,测量零件就是准的,本身维氏硬度测量误差就比较大。这个没有标准可以依据,经验而已。
3.当然如果误差大于HV30,最好是请专业人员维修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9-21 16: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你的问题是你们的HV硬度和客户的不一致还是你们做的产品没有达到客户的要求呢?我觉得你有些舍本逐末的感觉。既然客户觉得你们的产品硬度偏低,那么就提高硬度好了!达到客户的要求为止。至于HV硬度和客户不同步,这种事情很常见。同一台机器用不同的压力测出来的值还会有不同呢。我个人认为根据压力的不同,压痕的深度和面积都会有不同。这就造成的一定的误差,这很正常,就是你们两家的误差有些大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21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金相分析跟上?成份偏析,晶粒粗大,严重混晶都会使测量结果不同,严格按照GB9450-2005去检测,应该能够统一。不知道第三方是怎样给你们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9-21 2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标准试块做成试样(先不告诉检测的),叫他们一起测来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一楼:
应该是两点间HV压痕的中心距离是压痕的2.5倍。
我们用HV1测的压痕两点间的间隔只有0.04MM.,不足要求的2.5倍
你可以参考下GB/T9450——2005《钢件渗碳采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每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S)应不小于压痕对角线的2.5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二楼:
我们问过重庆是机械理化检测中心,他们说是可以加减的。
你在校验标准硬度块是就把它校正在HV硬度块的标准值内,多采采点,找准位置,尽量跟标准靠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三楼:
我们已经把试样送至第三方能够出具权威报告的重庆机械理化计量中心检测回来了
已经跟他们协商,但没有多少进展,他们认为其他厂家检测就合格,就我们厂家检测不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四楼:
我们跟客户就他们的仪器检测同一个点就相差五六十个单位,客户认为是不同人的视觉误差而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2: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三十五楼:
谢谢您的意见。很好。我也这样做了,比较接近第三方出具的HV硬度值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26 11:37 , Processed in 0.0603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