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5859|回复: 48

[讨论] 氮化介质用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12: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大家好!
请问氮化时介质的通入量怎么确定?温度暂定为570,炉子体积0.5m³
比如采用乙醇+氨气,两者的比例怎么确定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16: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
   你的氮化炉功率多少?是新设备还是旧设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16: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炉子60KW的,属旧设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1 1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3# YK39
     氨气通入量不能低于2m³/h,实际通入量以控制氨分解率为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2: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孤鸿踏雪

请问氨气通入量是怎么确定的?乙醇多少不是很重要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2 09: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4-22 09:23 编辑

5#  我是谁
     氮化工艺还是以控制氨分解率为准,氨流量只是一个参考,而且新设备和旧设备的氨用量的差异很大,还有与炉罐材料也有一定关系。
     建议你就在这个版块好好查看两个帖子:一个是置顶的“关于渗氮—氮碳共渗的如干问题讨论”精华帖,另一个是一张餐巾纸老前辈的精华帖子“请教:新购气体渗氮炉预渗氮机理……”

签到天数: 171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4-24 12: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氮化时候有一个氨分解率范围,这个通入氨气大小可能每个公司用的也不一样,我们的75KW氮化炉,甲醇50D/min,氨气1.4M3/H.,如果有氮分解率仪就好,可以根据分解率来硬度氨气大小,如果没有就靠经验,根据生产产品的结果进行微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2: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dzkyx1314


    你们是新炉子吗?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24 12: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我是谁


    渗氮有个换气率的概念,一般要求是4-6倍的换气率,杨工的计算是对的,你0.5立方的炉膛面积,通入2个立方氨气差不多的。
另外渗碳剂占总气体的比例一般是5-10%,我用的二氧化碳做渗碳剂,用的比例就是5%,你可以自己算一下分解后的气体体积。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71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4-24 14: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我是谁


   用了好几年的炉子,做软氮化有好几年,去年开始用盐浴炉,现在气体氮化炉很少开。工艺一直都差不多,只是在效果变差时退氮继续使用。

签到天数: 171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4-25 09: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aaron01


    一般要求是4-6倍的换气率这个概念怎么得来的呢,我们的炉罐容量是0.65M3的,如果这样氨气流量不是要很高,可
是我们一直用的都是1.4M3,而且用了很长时间。还有我在想一问题,如果按换气率,那达到氨分解率了,但明显低于换气率
这时还要考虑换气率吗,所以我认为像渗碳载气考虑换气率是对的,可渗氮使用换气率,保留中立意见。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25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氨分解率测的是氨气的比例,换气率讨论的是流量问题,两者针对的问题不一样。
这样说吧,一定装炉量下,氨气的浓度是够了,但新鲜氨气的提供量不够,当然会影响渗速,这和渗碳有什么区别?难道气氛碳浓度够了,气体给小点就可以了吗?还是要有新鲜的气氛流量才行的。
换气率计算是这样的,总气氛体积=未分解氨+氨气分解出的N2和H2+加入的N2或其他气体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5 17: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大家理解一下
    渗氮气氛的供氮能力同时取决于气氛的氨分解率和氨气的流量(或流速),只有用二者的乘积,才能很好地表征气氛的供氮能力,其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   NG~D•F
    NG为气氛供氮能力,它与气氛氮势应具有一种直线关系;D为氨的分解率,F为气氛中NH3的流量。
    这是因为:首先必须有NH3的分解才能有新生的活性氮原子,但同时还必须有新的NH3不断地到达钢件表面来进行这种分解,才能不断提供活性氮原子。流量越大,单位时间内到达钢件表面的新鲜NH3越多,气氛的供氮能力必然就越大。
    假如一个气氛中氨已全部分解,所生成的活性氮原子如果未被钢件吸收,则会迅即结合成氮分子,而且,在工业渗氮条件下,这些氮分子根本不可能分解为氮原子,也不可能与氢分子重新结合成氨进而再来一次分解,形成活性氮原子;所以气氛立即就失去渗氮能力。为了要维持一定的氮势,就要使氨流动起来,让它不能完全分解,从而维持较高的分压。
    实际的渗氮过程不是在平衡条件下进行的,也不可能达到反应的真正平衡。因此,实际渗氮过程必须受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而氨气流量的巨大影响也绝非偶然。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29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0-4-25 23: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xcellence 于 2010-4-25 23:49 编辑

通入氨气的流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如果简单的控制换气率是不是那些影响因素都变成无所谓的了,所以我对换气率持否定态度,将氨气分解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其实已经保证了有足够的未分解的氨气。
我们使用60KW的新渗氮炉,氨气流量只有0.6立米/小时,零件的质量同样很好。
再者说所谓的换气率4-6,到底是要4,还是6,或者是5,或者是其他?选取不同的数值,氨气流量相差很大,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重现性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6: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excellence


    你 的炉子是新炉子吗?流量这么小也能保证氨分解率?

签到天数: 108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4-26 07: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还是要考虑换气率的 因为氨的分解反应本身是个可逆反应 测的残氨值中有一部分是逆反应生成的氨 这不能算是新鲜的氨 提供N的能力也很弱。

签到天数: 108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4-26 07: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孤鸿踏雪
杨工 您好 我怎么搜不到这两篇文章 呵呵 麻烦你打个链接地址吧 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15: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热火
     氨的分解虽然是可逆反应,但可逆反应是有条件的,在工业渗氮的条件下,氨分解后,活性氮原子一部分被工件表面吸收,并渗入钢中。另一部分来不及吸收,很快就结合成分子态的N2作为废气随同H2排出。在这种情况下,N2和H2是不可能重新合成为NH3的。

签到天数: 171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4-26 15: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aaron01


       我认为换气率和氨分解率讨论的应该是一个问题,如果一味的追求换气率,势必达不到炉气的氮势要求,如果换气率在很小的时候也能保持良好的氨
分解率,这时候应该主要考虑氨分解率,而不是换气率。我感觉换气率这个概念只对设备制定工艺时候的一个参考,而且4-6这个换气率明显偏高。还有就是
设备生产过程中,由于炉罐的催化作用,新罐使用一段时间氨分解变高,我们就要提高氨气流量达到要求的氨分解率,这时候主要考虑的还氨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1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热火
     说来惭愧,我不会链接。
     那个“关于渗氮—氮碳共渗的如干问题讨论”已置顶,就在【化学热处理】版块首页顶上,另一个一张餐巾纸老前辈的精华帖我一提升至首页并加了高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9 11:30 , Processed in 0.0614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