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057|回复: 7

[求助] 急!甲醇+煤油井式炉气体渗碳后的表层碳含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3 11: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请问各位同行,甲醇和煤油井式炉气体渗碳后通过剥层分析表层碳含量达到1.88%,大家觉得有可能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供参考,气体渗碳后的表层碳含量最大能达到多少?
产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帮忙分析分析!碳含量测定绝对没有问题!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6-3 13: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不可能的,当然可能。
你现在用的两种测量方法结果有矛盾,肯定至少有一个是错了,找找测量方面的原因吧。另外,可以检查一下金相情况,看看表面有没有严重的网状碳化物就知道谁对谁错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3 13: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flyer0224


    找个友好的,有相关检测设备的厂家。
   叫他们帮忙检一下。
   最好有生意往来的。
   我这就这样的,自己检测出来的不太准的话。拿出去,叫其他厂家帮忙检测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3: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aron01


    通过金相和化验的结果是一致的,都显示含碳量高。但我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这么高,煤油渗碳的碳势能达到2.0以上吗?好像没有听说过!我就想知道渗碳的最高碳势能达到多少啊!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6-3 14: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ron01 于 2011-6-3 15:14 编辑

你的设备上是怎么控制煤油滴量的?固定滴量还是根据氧探头自动控制的?
如果氧探头出问题,煤油通得多了,时间长了,自然碳势就高了。
另外,因为有碳化物在奥氏体里析出,长时间渗碳工艺的话,不需要气氛碳浓度达到2.0%,也能让淬火后的表面碳浓度达到2.0%的,是谁规定的一定要2.0%的气氛才能得到2.0%的最终表面碳浓度的?1.5%的气氛为什么不行?
想想看为什么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1-6-3 18: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flyer0224


    不知道你的控制方式是怎样的?有碳控系统吗?如果没有碳控系统倒是情有可原(但是也不会这么离谱)要是有碳控系统那么你的检测仪器(氧探头)或炉温有问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6 2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渗碳过程中,A的碳浓度达到炉内碳势时,是否还可继续溶碳,提高A的碳浓度,超过炉内碳势?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6-7 08: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ron01 于 2011-6-7 10:57 编辑

回复 7# 4827


   和气氛碳势平衡的是奥氏体碳浓度,而碳化物是析出在奥氏体以外的第二相。奥氏体内碳浓度是不可能超过其溶碳极限的,但奥氏体和碳化物的混合物(表面组织)的碳浓度是可以远超过气氛碳势的,只要有足够时间。
假定某温度下,该材料的奥氏体极限溶碳量为1.3%, 气氛碳势1.5%, 表面超过1.3%碳浓度后会有碳化物从奥氏体里析出,碳化物的含碳量是6.7%,析出后表面奥氏体碳浓度下降到1.3%以下,可以继续溶碳。再过一小段时间后,表面继续增碳到超出1.3%,又析出碳化物。反复经过这种动态平衡的循环后,伴随着碳化物的长大,表面奥氏体里碳浓度还是在1.3%,而整个表面的碳浓度远远超过了1.5%,时间长点,达到2.0%自然也是可能的。
想象一下,是不是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感谢讲解!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9 17:38 , Processed in 0.0468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