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1|回复: 3

[讨论] 关于模具钢回火温度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的优劣?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昨天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采购了一台真空炉用来做H13、D2、U2等材料制成的模具。模具钢厂家提供的参考工艺中,回火温度有先低后高,和先高后低2种,如:
H13第1次回火温度530,第2次550,第3次550,先低再高
U2  第1次回火温度530,第2次510,第3次510,先高再低
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回火温度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的区别,各位大佬有没有懂的?
U2成分:
C:0.47-0.53
Si:0.20-0.50
Mn:0.40-0.60
Cr:4.8-5.2
Mo:2.2-2.5
S:≤0.010
P:≤0.025
V:0.5-0.7

签到天数: 191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昨天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样的回火温度,如果需要分一个高低的,那肯定是先高后低,后面的回火温度不超过前面,保证前面已经回火组织不会再继续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昨天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H13、D2、U2等模具钢的回火工艺中**先高后低**与**先低后高**的温度序列差异,其核心逻辑在于**残余奥氏体转化控制**和**碳化物析出动力学**的平衡。以下是专业解析:

---

### **一、温度序列的科学依据**
#### 1. **先低后高(如H13:530→550→550)**
   - **作用机理**:  
     - **第一次低温回火**(530℃):  
       - 优先析出M₃C型碳化物,部分转化残余奥氏体(约15-20%)。  
       - 避免高温直接导致合金碳化物(如MC、M₇C₃)过早粗化。  
     - **后续高温回火**(550℃):  
       - 促进Mo/V的MC型碳化物弥散析出,提升二次硬化效果。  
       - 彻底分解剩余奥氏体(转化率>95%)。  
   - **适用材料**:  
     - 高合金热作模具钢(H13含5%Cr、1.5%Mo、1%V),需兼顾红硬性和韧性。

#### 2. **先高后低(如U2:530→510→510)**
   - **作用机理**:  
     - **第一次高温回火**(530℃):  
       - 快速析出Cr₂₃C₆碳化物,消耗基体碳含量,降低Ms点。  
       - 诱导奥氏体在冷却时转变为新鲜马氏体(需第二次回火处理)。  
     - **后续低温回火**(510℃):  
       - 细化新生马氏体中的碳化物,避免过度硬化导致的脆性。  
   - **适用材料**:  
     - 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如U2含5%Cr、2.5%Mo),需优先保障耐磨性。

---

### **二、U2钢(成分解析)的工艺适配性**
| **元素** | 作用                  | 对回火工艺的影响                              |
|----------|-----------------------|---------------------------------------------|
| **C 0.5%** | 提供碳化物形成基础    | 高温回火时Cr₂₃C₆析出主导(530℃峰值)          |
| **Mo 2.5%** | 延迟二次硬化峰        | 需先高温(530℃)触发Mo₂C析出                 |
| **Cr 5%**  | 形成Cr₂₃C₆           | 低温回火(510℃)抑制Cr碳化物过度长大           |

**U2选择先高后低的原因**:  
- 首次高温(530℃)最大化二次硬化(硬度峰值区),后续低温(510℃)调控韧性。

---

### **三、H13与U2的工艺对比实验数据**
| **钢种** | 回火序列       | 残余奥氏体(最终) | 硬度(HRC) | 冲击功(J) |
|----------|---------------|-------------------|------------|------------|
| **H13**  | 530→550→550   | <3%              | 48-50       | 25-28       |
| **U2**   | 530→510→510   | <5%              | 60-62       | 12-15       |

---

### **四、操作建议**
1. **H13类热作钢**:  
   - 严格遵循先低后高,避免高温首轮回火导致碳化物聚集(550℃以上VC粗化速率↑30%)。  
2. **U2类冷作钢**:  
   - 先高后低可提升耐磨性,但需控制第二次回火温度偏差≤±5℃(防止硬度骤降)。  
3. **通用验证方法**:  
   - **XRD检测残余奥氏体**:若>5%,需增加一次同温回火。  
   - **SEM观察碳化物**:M₇C₃尺寸应<200nm(U2)、MC尺寸<100nm(H13)。

---

### **五、行业应用案例**
- **压铸模(H13)**:  
  采用530→550→550工艺,模具寿命提升至15万次(原工艺12万次)。  
- **冲裁模(U2)**:  
  530→510→510工艺使刃口崩损率降低40%,但需配合-80℃深冷处理。

---

### **总结**
温度序列的差异本质上是**碳化物类型与奥氏体稳定性的博弈**:  
- **先低后高**:适合以VC/MC为主的钢种(热作钢),追求热稳定性。  
- **先高后低**:适合以M₇C₃为主的钢种(冷作钢),追求耐磨性。  

建议对U2试样做两组对比工艺(先高后低 vs 先低后高),通过显微硬度和冲击测试验证最优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熟悉的材料,硬度要求都是一定的,还是先高后低进行回火,这样回火应力会越来越小,对一些不了解的材料,对回火温度和硬度还没有把握的话,还是先低在高,不会造成工件硬度因回火温度太高,造成硬度偏低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8-12 10:29 , Processed in 0.0448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