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老村长

[求助] 20CrMoH材渗碳淬火变形大怎么解决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2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zhuyf220723 发表于 2025-4-21 08:37
工艺过程:
        锻造→等温正火→缓冷→淬火→回火。。。首先您这个工艺过程描述不准确,锻造---等温正 ...

肯定说的是等温正火的缓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提出的热处理变形问题,结合材料特性和工艺条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

### **一、内宽缩小(0.1~0.25mm)的优化方案**
1. **控制淬火冷却速度**  
   - **油温调整**:当前油温110℃较高,可尝试降低至80~90℃,适当加快冷却速度,减少工件表面与心部的温差,降低热应力导致的收缩变形。  
   - **搅拌速度优化**:提高淬火油搅拌速度(如从20Hz调整至30Hz),改善冷却均匀性,避免局部过冷收缩。

2. **预冷工艺**  
   - 在淬火前增加预冷环节(如炉内降温至780~800℃后入油),减少马氏体相变时的体积膨胀与收缩差异。

3. **材料均匀性优化**  
   - 检查等温正火后的组织(建议金相检测),确保正火充分,避免残留锻造应力或带状组织导致淬火变形不均。

---

### **二、开档喇叭口(内宽差异0.1~0.2mm)的优化方案**
1. **改进装夹方式**  
   - **压淬工装**:设计专用压淬夹具(如弹簧压板或液压压头),在淬火过程中对开档部位施加压力,抑制喇叭口变形。  
   - **对称装炉**:确保工件在炉内对称放置,避免单侧受热或冷却不均导致应力不对称。

2. **调整淬火油流动方向**  
   - 通过调整淬火槽喷嘴方向,使油流平行于工件开档方向,减少冷却时对开档内侧的冲击力差异。

3. **回火工艺优化**  
   - **加压回火**:在回火炉中对工件施加机械约束(如夹具固定),通过回火释放应力时矫正变形。  
   - **阶梯回火**:采用两段回火(如180℃×2h + 200℃×2h),进一步消除残余应力。

---

### **三、工艺参数调整建议**
| **参数**         | **当前值**       | **优化建议**                | **预期效果**                  |
|------------------|------------------|---------------------------|-----------------------------|
| 淬火油温         | 110℃            | 80~90℃                   | 降低热应力,减少收缩           |
| 搅拌频率         | 20Hz(默认)     | 25~30Hz                  | 提高冷却均匀性                |
| 预冷温度         | 无               | 780~800℃(预冷10~15min) | 减缓相变速度,降低体积变化       |
| 回火方式         | 单次回火         | 加压回火+阶梯回火          | 矫正变形,释放残余应力          |

---

### **四、其他辅助措施**
1. **模拟分析验证**  
   - 使用热处理模拟软件(如Deform或Sysweld)模拟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识别变形敏感区域。

2. **预留加工余量**  
   - 根据变形规律,在机加工阶段预留反向补偿量(如内宽预放大0.15mm)。

3. **材料替换测试**  
   - 若变形难以控制,可尝试淬透性更稳定的材料(如20CrNiMoH),但需重新验证渗碳层深度。

---

### **五、验证步骤**
1. **小批量试验**:优先调整油温(80~90℃)和装夹方式,验证收缩和喇叭口改善效果。  
2. **金相检测**:确认优化后淬硬层深度(CHD=1.3mm)和心部硬度(建议控制在HRC 35~42)。  
3. **尺寸稳定性测试**:连续跟踪3~5批次,统计变形量标准差是否≤0.05mm。

---

通过以上综合调整,可系统性降低变形量。若问题仍未解决,建议联系设备厂家对炉温均匀性(±5℃以内)和油槽流场进行校准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提出的热处理变形问题,结合材料特性和工艺条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

### **一、内宽缩小(0.1~0.25mm)的优化方案**
1. **控制淬火冷却速度**  
   - **油温调整**:当前油温110℃较高,可尝试降低至80~90℃,适当加快冷却速度,减少工件表面与心部的温差,降低热应力导致的收缩变形。  
   - **搅拌速度优化**:提高淬火油搅拌速度(如从20Hz调整至30Hz),改善冷却均匀性,避免局部过冷收缩。

2. **预冷工艺**  
   - 在淬火前增加预冷环节(如炉内降温至780~800℃后入油),减少马氏体相变时的体积膨胀与收缩差异。

3. **材料均匀性优化**  
   - 检查等温正火后的组织(建议金相检测),确保正火充分,避免残留锻造应力或带状组织导致淬火变形不均。

---

### **二、开档喇叭口(内宽差异0.1~0.2mm)的优化方案**
1. **改进装夹方式**  
   - **压淬工装**:设计专用压淬夹具(如弹簧压板或液压压头),在淬火过程中对开档部位施加压力,抑制喇叭口变形。  
   - **对称装炉**:确保工件在炉内对称放置,避免单侧受热或冷却不均导致应力不对称。

2. **调整淬火油流动方向**  
   - 通过调整淬火槽喷嘴方向,使油流平行于工件开档方向,减少冷却时对开档内侧的冲击力差异。

3. **回火工艺优化**  
   - **加压回火**:在回火炉中对工件施加机械约束(如夹具固定),通过回火释放应力时矫正变形。  
   - **阶梯回火**:采用两段回火(如180℃×2h + 200℃×2h),进一步消除残余应力。

---

### **三、工艺参数调整建议**
| **参数**         | **当前值**       | **优化建议**                | **预期效果**                  |
|------------------|------------------|---------------------------|-----------------------------|
| 淬火油温         | 110℃            | 80~90℃                   | 降低热应力,减少收缩           |
| 搅拌频率         | 20Hz(默认)     | 25~30Hz                  | 提高冷却均匀性                |
| 预冷温度         | 无               | 780~800℃(预冷10~15min) | 减缓相变速度,降低体积变化       |
| 回火方式         | 单次回火         | 加压回火+阶梯回火          | 矫正变形,释放残余应力          |

---

### **四、其他辅助措施**
1. **模拟分析验证**  
   - 使用热处理模拟软件(如Deform或Sysweld)模拟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识别变形敏感区域。

2. **预留加工余量**  
   - 根据变形规律,在机加工阶段预留反向补偿量(如内宽预放大0.15mm)。

3. **材料替换测试**  
   - 若变形难以控制,可尝试淬透性更稳定的材料(如20CrNiMoH),但需重新验证渗碳层深度。

---

### **五、验证步骤**
1. **小批量试验**:优先调整油温(80~90℃)和装夹方式,验证收缩和喇叭口改善效果。  
2. **金相检测**:确认优化后淬硬层深度(CHD=1.3mm)和心部硬度(建议控制在HRC 35~42)。  
3. **尺寸稳定性测试**:连续跟踪3~5批次,统计变形量标准差是否≤0.05mm。

---

通过以上综合调整,可系统性降低变形量。若问题仍未解决,建议联系设备厂家对炉温均匀性(±5℃以内)和油槽流场进行校准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温淬火变形小 。可以试试 。国外有多用炉是盐浴等温淬火的。可能就是做这类要求变形小的零件。在一个就是冷加工就将变形的余量加工出来,变形后就可以补偿上了。因为,冷加工可以控制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790512as 发表于 2025-4-21 10:26
滑座滑块类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产品,对于渗层550HV和650HV判定的都有(关键是要耐磨),还有就是变形要求 ...

有成功的案列吗?原理上没什么大的差别。真空渗碳没有晶间氧化是最大的特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前天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口朝上,这样就可以让冷却液及时释放出去。就不会产生斜度的变形。变形稳定后将变形量统计出来,取平均值让冷加工将槽口加到统计值,这样修正后的淬火变形就补偿了。如果客户不修正,就采取另外一个路线。渗完碳不淬火,缓冷后用高频淬火滚道,变形小就可以满足客户对精度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3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前天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工艺控制上面解决问题,如果改了工艺还不行,根据变形规律设计材料形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6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前天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zeshi 发表于 2025-4-21 20:16
有成功的案列吗?原理上没什么大的差别。真空渗碳没有晶间氧化是最大的特长。 ...

真空渗碳最大优势可不只是晶界氧化。对于深渗层在工艺时间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成功案例,我这边客户的反馈就是这样。当然变形对装料方式的多种验证也是必不可少的,淬火关键还是淬火槽循环导向设计对变形的优势(国外真空渗碳炉在这边比国内的设计优势很明显)。这个省协会有验证数据在沟通交流会上谈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3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昨天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zhuyf220723 发表于 2025-4-21 08:14
对于此类产品,您的装炉方式没有问题,从热处理工艺跟搅拌上下功夫吧。。口朝下的装炉方式不可取 ...

对,你讲的对,从工艺下手才是正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4-24 11:52 , Processed in 0.0477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