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auburnjanry

[求助] 渗碳层厚度判定----有金相法、有硬度法!请专家判断!

 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6-28 0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有美国客户对碳氮共渗的要求如下:硬化层深度 - 是指表面以下至最低硬度为HRC 50或HK542(努氏硬度)处的最大深度。硬化层包
括Epsilon相表层和化合(扩散)层。
Case Depth - is the maximum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at which a minimum hardness
equivalent to 50 HRC or 542 HK (Knoop Hardness) is achieved. The hardened case
depth includes the top epsilon layer and the compound (diffusion) lay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8 0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w9270


    我现在希望能推翻美国客户的检测结果,我在找金相法检测的GB或者ISO标准支持我的照 ...
auburnjanry 发表于 2010-6-25 16:56



    你手中连原厂的检查标准都没有,还在网上与同行讨论试验方法你想推翻别人的结论,太可笑了!金相法一般在生产时会使用到,楼上有同行已说过了发生争执时通常是用硬度法检查。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不同的原材料(钢材)因为含碳量不同,其渗碳后心部到表面渗碳层的组织是不同的。你用的是30CrMo,(恕我直言原供的材料肯定已被你们国产化了),你就要找到30CrMo渗碳后的渗层组织的金相图谱来测量层深-----测量从什么地方到表面的渗层深度为渗碳层,你们手中有原材料的渗碳层测量的依据吗?。更何况美国人的方法是硬度法,前面我已提请你注意,向对方索要检查标准。你在网上请大家帮助你,寻找标准,这当然没错,但你找到后还需对方认可!
不过想想真可怕,你们连生产的检查标准都没有,也敢承接CAT这样公司的产品,我们也只能笑笑而已。爱莫能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6-28 09: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人与CAT的技术人员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是敬业的,大家可以共同讨论,但标准是不可以改的。楼主的金相法在中国都行不通,更不要说是美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6-28 1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各位高手所言,楼主要想说服美人用金相法测渗层那真的是徒劳,用于品质争议仲裁的只能是硬度法,我建议楼主先和美国佬沟通好到底是测到HV513处 HV550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1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wahg


    谢谢指教,我们只拿到1E2318标准 美国CAT材料编号:1E0508  是我们美国公司订单,我们国产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10: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2009119


    谢谢你的建议,我已经准备用硬度法测量

并且写信给美国总部,让他们找CAT询问替代材料的检测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1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dhzhou888


    CAT的材料要求书面材料最后一般都有在不同国家可以采用的替代材料,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4140材料我用42CrMo代替,他们不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8 11: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hzhou888


    CAT的材料要求书面材料最后一般都有在不同国家可以采用的替代材料,但是不知道怎 ...
auburnjanry 发表于 2010-6-28 10:37



    可能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钢铁型号,中国目前是个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中国的钢铁产品被国外一些大的用户认可,做为替代材料,还有许多路要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2009119


    如果按照513测量,根据我现在测出的线性关系  可能大于1.5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dhzhou888


    专家,硬化层和渗碳层不是一个意思

那么,我的硬化层1.475MM,渗碳层应该是多少?(线性关系已经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jiangzhen


    用HV1=600来测金相法的碳层,这个有标准吗?

如果有标准,按照我现在硬度法测出情况来说是符合图纸要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2: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一路飞歌


    大侠,请问我如何证明美国人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7-2 1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一路飞歌


    大侠,请问我如何证明美国人错了
auburnjanry 发表于 2010-7-1 22:05



    谁对谁错也不好说,只是执行标准不同而己,同种材料看用在哪个部位,哪一个标准更合理,更能满足使用性能才是硬道理。楼主这种材料就是不用渗碳直接淬火芯部硬度就可能达到480HV,所以如果测至HV513处,硬化层自然超了。楼主可以试着说服老外,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将极限硬度的检测标准定到HV550,(事实上如果测到HV550处的硬度化层与金相法测得的渗碳层不会相差太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 2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厂生产的通用汽车的变速器就是用这个标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23 19: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auburnjanry 发表于 2010-6-25 16:56
回复 16# zw9270

硬化层深度的测量以硬度法为准,仲裁方法也是硬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3 22: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弄清楚他们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时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2 22: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不一致,美国产品应该采用美国的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6 19:35 , Processed in 0.0566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