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7-6 19: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zffw 的帖子
本帖有灌水嫌疑因为还在谈倒角的问题
猜测为
1工件没倒角为副作用.可能在角部存在明显加工刀痕
2工件保温时间稍长.不知你们是否与同炉大尺寸工件一起出炉
3冷却过大,即出油温度低
分析与结论
此工件在图纸上没有标明倒角.(一般情况认为,倒R3大约可消除30%~40%的应力集中现象,倒R5可消除50%左右,倒R15一般就不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机加工使用锋利的刀具进行清角,刀尖造成过深的刀痕,加剧了应力集中.在热处理过程中,采取了与较大工件同一炉作业,存在保温时间过长(对薄弱部位而言),在油淬过程中,又存在出油温度低,这样组织应力较大,在尖角处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当应力大于尖角处的抗拉强度时(此时应力很可能没有达到此钢在手册中标注的屈服强度)就会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细微裂纹.而裂纹失稳造成沿工件表面产生宏观开裂现象.
结论:1加工刀痕过深是开裂的主要原因.
2设计不良是原始错误.
3热处理没采取防妨措施,(例进行尖角部位的预冷,或在尖角部位进行铁丝捆扎等措施预防尖角效应.)也存在在一定的责任.
换料的目的是为了生成板条马氏体,减小因生成高碳马氏体的比例过大引起的组织应力,原理可取.
倒角是为了应力集中
不错的改良啊,若原材料的采购价低的话,那可是一举两得,
只是机加工要稍粘点刀了.如果预备热处理做的好,也会没事的.
再说,也该我们热处理的整一下机加工的了(开玩笑的哟)
本人认为若采用R5以上的倒角,并严格控制刀痕,那原材料也是可以做到不开裂的.
以上所有分析均为猜测,与实际不符之处请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