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5593|回复: 8

[求助] 软氮化的组织疏松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7-3 10: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井式氮化炉140200
材料:40Cr   
技术要求: HV≥600    层深:0.25-0.35
工艺:氮气置换1H
           软氮化6H(温度:565    NH3:10M3/H  CO2:0.52M3/H  炉压:1032mbar    氢浓度:10-14%)
            氮气吹扫加热(退氮)
      炉内风冷至于100摄氏度出炉
结果:HV<400   层深0.5,     白亮层组织疏松至GB5级

由于是新设备调试,不知道该如果定工艺,只好求助一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4 12: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主


   氮化工艺的选择是依据钢牌号和技术要求制定的。
   按照您列出的条件选用了‘文不对题’的氮化(氮碳共渗)工艺。565℃氮碳共渗主要是希望获得较厚的白亮层,而且共渗时间不能太长,在氨气+二氧化碳条件下,白亮层超过20μm疏松开始加剧,时间越长,疏松越严重,这是第一。
   第二,40Cr钢仅有少量强烈形成氮化物的合金元素,扩散层(内渗氮层)的弥散氮化物硬化程度最高的温度在500℃附近,570℃时扩散层的氮化物明显聚集(长大),硬化效应下降,所以不能获得应有的高硬度。
   比较合理的工艺应当先在500510℃×68小时纯氨气中渗氮,然后把温度提高到530540℃×1215小时渗氮(也可添加3%的二氧化碳),这样一方面抑制了白亮层过厚疏松超差的问题,又可以获得技术要求所规定较高硬度和渗入深度的扩散层。
   此工艺仅供参考,您可以按照上述原则结合您的设备在实践中对参数进行调整,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更详细的理论叙述和工艺编制要点,专业书籍和手册中都可以找到。



[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09-7-5 05: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玉米清阁 + 10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4 22: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软氮化

对于40Cr,软氮化的温度一般为570度,尽管共析点为565. 氮化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厚度不超过0.4为宜。用油冷比较好。
请问通CO2会不会有氧化问题,而且起不到渗碳问题,难道有H2+CO2----CO+H2O反应?? 用CO应该好点。滴甲醇或乙醇会不会更好。氨气:乙醇(理论发气量)=45:25为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4 23: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软氮化和碳氮共渗讨论

查了资料说:
所谓软氮化实际是在Fe-N共析温度以下(530-570)进行碳氮共渗,但以渗氮为主。
碳氮共渗是碳,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习惯上所说的碳氮共渗是指中温(800---850)气体碳氮共渗。因在奥氏体区共渗,渗碳含量要比软氮化多了很多。
两者的金相组织也不一样。
不知是不是这样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5 05: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2#

原帖由 zxr78 于 2009-7-4 22:35 发表

  请问通CO2会不会有氧化问题,而且起不到渗碳问题,难道有H2+CO2----CO+H2O反应?? 用CO应该好 ...

   您的问题请连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37750&extra=page%3D10


[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09-7-5 05:53 编辑 ]

签到天数: 329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7-8 14: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零件的技术要求中检测硬度的载荷是多少?如果在200g以下,采用气体氮碳共渗达到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化合物层疏松严重,主要是共渗时间长,通气量过大(氢浓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14%呢)造成的。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1: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氮化系统是由SE606表控制的,输入NH3的固定流量,氮势仪会出一个H2浓度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4 15: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氮化为氮碳共渗,而非碳氮共渗,楼上笔误了吧!
由于碳原子加入加速反应,并有利于形成韧性较好的氮碳化合物。
表层疏松组织应为处理时间过长所致,建议共3小时,575度,强渗2小时,扩散1小时,扩散时提高碳势在0.7左右,降低氮势。
不要进行表面退氮,此过程易导致表面疏松!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4: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8 22:41 , Processed in 0.0500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