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8603|回复: 30

[讨论] 连续炉渗碳产品有效硬化层对周期时间的敏感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8 1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9 15:55 编辑

    近期单排连续渗碳炉做产品,对有效硬化层深度要求在0.90~1.20mm范围的产品,设计周期为36min,产品实测(剖件检测)有效硬化层深度在1.10mm左右,后来切换成1.20~1.40mm的产品,周期设定为42min,实测(剖件检测)有效硬化层深度在1.30mm左右;后来,产品再次切换成1.40~1.70mm系列,周期时间增加到50min,经剖件检测发现:
    剖件1:材料20CrMnMoH,模数为m=10.3的盆角齿(螺旋锥齿),实测CHD=1.33~1.36mm;
    剖件2:材料20CrMnTi,模数为m=6的圆柱齿轮,实测CHD=1.30mm。
    以上两个剖件为同一盘。
    为什么在其它参数(各区温度、碳势、淬火条件)均未改变的情况下,推盘运行周期时间由42min增加至50min,产品渗碳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纹丝不动?

签到天数: 40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3-8 11: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批次材料?炉温或者碳势发生了变化?

签到天数: 9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3-8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情况下,渗碳深度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如果渗碳时间延长,但是渗碳深度不发生变化。有可能的原因是:
1.连续渗碳炉的密封性有问题;
2.渗碳炉中的碳势或温度显示不准确;
3.渗碳层深度检查不准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5: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kop123 发表于 2012-3-8 11:52
正常情况下,渗碳深度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如果渗碳时间延长,但是渗碳深度不发生变化。有可能的原因是: ...

    根据目前对各种产品的检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你说的三种可能,均不成为其原因。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3-8 17: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批量产品建议还是做个数据库,
应该很快,傻瓜似的找出结果。
热处理第一境界:一般技师那样,拿到东西就做,做了就错,错了再做,做了再错
热处理第二境界:一般工程师那样,拿到东西就做,做了就错,错了再做,几次合格
热处理第三境界:一般工程师那样,拿到东西查资料,查数据很快出结果
热处理第四境界:建立大型动态数据库,编程各种曲线,产品很快出结果
热处理最高境界:营造一个(生产、技术、质量)三权完全分离的环境,相互监督;建立大型动态数据库,编程各种曲线,产品性能稳定,新产品用最短的时间搞出来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3-8 17: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工,你只考虑了渗碳,没有考虑冷却时的尺寸效应吧,
同样的碳浓度曲线,不同截面厚度、不同淬透性的零件,肯定得到不同的硬度分布曲线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7: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aaron01 发表于 2012-3-8 17:42
杨工,你只考虑了渗碳,没有考虑冷却时的尺寸效应吧,
同样的碳浓度曲线,不同截面厚度、不同淬透性的零件 ...

   产品的结构形貌、几何尺寸(齿轮模数)没有什么差异,只不过是不同顾客对渗层/有效硬化层深度的要求不同而已。用于剖检的热前废件也没什么区别。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3-8 17: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前辈:我公司也在做和贵单位技术要求类似的产品,开始也遇到您描述的情况。在下班门弄斧说两句:
1、渗碳后期的速度递加是非常缓慢的。以周期炉来说920℃渗碳,第一个小时可以渗0.3mm,第六个小时只有0.05mm,不知道您的连续炉用的多少温度?強渗区有几个工位?
2、就算同一工艺做1.2mm左右的产品散差在0.05-0.10mm,也属正常。所以推盘运行周期时间由42min增加至50min,产品渗碳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纹丝不动。如果多做几组数据比较,应该还是有差距。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3-8 1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以为材料没问题的情况下,问题出在冷速上。不同的油品对不同的材料有一个最大有效硬化层极限值,虽然你材料没变产品形状相近渗碳时间延长,但也许你的冷却速度不变,而1.4mm已是接近临界硬化层极限,此时略改时间对有效硬化层变化并不明显,除非你进一步延长时间(效果不一定明显),提高淬火温度,但最好是加快冷却速度(换油,调油温获加快搅拌)。班门弄斧,见笑了。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8 2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剖检的几个产品,心部硬度有差异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9: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9 15:57 编辑
霜月 发表于 2012-3-8 20:35
楼主剖检的几个产品,心部硬度有差异吗?


    芯部硬度差异不大。据汇源齿轮有限公司范工讲,他们的产品原来在双排连续炉生产时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基本上在55分钟以下时增加的时间似乎被“蒸发”了;而且,他还尝试在这个周期内将各区碳势都适当向上做些调整,也无济于事。但当周期时间增加至57分钟后,有效硬化层就明显有所增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9 10:2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aoxiwen 发表于 2012-3-8 17:30  大批量产品建议还是做个数据库,  应该很快,傻瓜似的找出结果。  热处理第一境界:一般技师那样,拿到东西 ...

原来技师和工程师的区别是这样的啊。
好像技师是碰运气,工程师是试试手气。
个人意见,不足为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9 10:4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渗碳前采用脱脂预氧化,能够加快一点渗速。
看样子渗碳和打仗一样,渗入敌方阵地越深,越难以推进。
我最初的想法也是加大碳势,提高碳浓度梯度,看样子徒劳无功。
如果条件允许,提高强渗区的温度或许可以,不知道残奥和马氏体级别会不会超。或者加少许氨催渗,又怕在如此高的温度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啰嗦半天,说了和没有说一样,权当捧场了。
个人意见,不足为凭。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3-9 10: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耿建亭 发表于 2012-3-9 10:26
原来技师和工程师的区别是这样的啊。
好像技师是碰运气,工程师是试试手气。
个人意见,不足为凭。

你就看出这个???
真正的工程师其实要求是非常高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9 1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3-8 15:52
根据目前对各种产品的检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你说的三种可能,均不成为其原因。

杨工:你所说单排连续炉是不是5个区,料盘区分5365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9 10:5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aoxiwen 发表于 2012-3-9 10:41  你就看出这个???  真正的工程师其实要求是非常高的

谢谢,知道了,真正的工程师要求很高。
那真正的技师还是在碰运气?
呵呵呵,占有杨工宝贵的地方,咱俩在抬杠。罪过啊,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1: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耿建亭 发表于 2012-3-9 10:41
或许渗碳前采用脱脂预氧化,能够加快一点渗速。
看样子渗碳和打仗一样,渗入敌方阵地越深,越难以推进。
...

     渗碳前的脱脂和预氧化是必然的。
     
     “看样子渗碳和打仗一样,渗入敌方阵地越深,越难以推进”,赞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LHH1362 发表于 2012-3-9 10:43
杨工:你所说单排连续炉是不是5个区,料盘区分53653?

    是的,我们连续推盘炉主炉的料盘分布是4-4-5-4-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9 18: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8楼说的很有道理。越到后面,渗碳的浓度梯度越小,碳传递系数也没表面那么好。每炉的情况都不会完全一致,我们做的差个一两丝都算正常。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9 2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CrMnMoH本身就应该比20CrMnTi淬透性好,打有效硬化层深的话1.3,退火后金相法看层深,必然是Ti的层深浅,所以,该问题关键就是材料淬透性的影响,按道理说,在单排炉,其他因素都不动的话,周期由36→42→50,层深增量△0.20-0.25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9 01:37 , Processed in 0.0638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