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8007|回复: 31

[讨论] 氮化硬度你们有做硬度差要求和上限要求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5-26 1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里有要求氮化件的硬度差同一炉不能超过140HV,我们有时生产的产品硬度差都有200HV了,还有我们只做下限要求,不做上限要求,引用一句老师傅的话就是氮化硬度高是技术。各位有没有对氮化件做上限要求以及硬度差要求。大家讨论下有必要做要求吗,我认为只需要做一个下限要求就可以。

签到天数: 328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5-26 20: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GB/T18177-2008中对硬度的偏差要求更严,同炉零件硬度的偏差值为70HV(<600HV时)、100HV(>600HV时)。不知道这样的规定来源于哪些工厂的实践。
目前市场上对渗氮硬度的要求主要是下限值,但也有少数要求上下限,要求偏差值的客户还没有遇到过。
是否有必要做要求应该有相应的技术数据支持,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好说,也许是个趋势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23: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既然实际操作都没有达到要求,可为什么标准那么严,如果真按标准来生产,有谁感接活。我国就这点不好,总爱表面搞得很好,实际却不知道什么样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7 0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客户都有上限要求的。中国人就是喜欢面子工程,什么都是差不多就行,所以没什么进步,什么都是不进则退。其实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爱国,空喊口号是没用的。

签到天数: 328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5-27 05: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乘梦 的帖子

实际并不像你所说“国外的客户都有上限要求的”我们也做过一些国外的客户的产品,都是没有上限要求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7 07: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管之见

我司近年来的氮化产品有七十余种,技术要求各不相同。一般国内用户对其渗层和表面硬度均未规定上限,如“40Cr(或42CrMo)氮化层深(DN)大于等于0.50,表面硬度大于等于550HV0.3等”;但国外用户则不同,如42CrMo氮化层深0.40+0.10(0.60+0.15),表面硬度550+150HV(620+100HV30),还有要求更高的如:Nht0.30:大于等于480HV,Nht0.60:大于等于320HV的。过去日本工业标准规定:氮化件同一工件表面硬度允差80HV,同炉产品表面硬度允差140HV,但我国GB/T11354—2005却未见相关规定。                   (孤鸿踏雪)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28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5-27 07: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国内国外用户要求上下限的和只要求下限的都有。

签到天数: 19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5-27 0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国外客户要求各异,关于楼主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满足客户的要求是我们首选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7 11: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氮化表面硬度散差

一般而言,铸铁材料做软氮化时,表面硬度散差很大,如:我司的一个长线产品材料为QT450—10,其技术要求为表面硬度大于等于510HV0.2,正常情况下表面硬度在550~700HV0.2,但有时上限硬度达841HV0.2,由于未规定上限,它仍然是合格产品;但对于40Cr、42CrMo、38CrMoAiA、QT600—3、QT700—2等材料做长时氮化,其硬度散差(或为分散度)则非常小,我司这些产品,同一工件表面硬度极差不超过50HV,同炉产品不同件表面硬度极差也很少超过80HV的。
   我个人认为:短时氮化(主要是软氮化),表面硬度散差较大;在同一氮化条件下,铸铁材料比钢件散差大。
   以上管见,仅供参考,还望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更欢迎行家斧正!(孤鸿踏雪)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50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5-27 1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说:
我们给外国公司(美国、意大利)做的汽车零件,合金钢件无上限要求;球铁件无硬度要求,只有化合物层要求。德国某公司有要求:≥676-766HV0.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7 14: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0#帖

那贵司顾客的产品要求是比较低的。我司所接外企产品其氮化均要求较高,如9#帖所述:42CrMo氮化,表面硬度550+150HV30,氮化层深(DN)0.40+0.10;另一公司产品同样为42CrMo,但要求表面硬度620+100HV0.5,渗层梯度硬度Nht(0.30)480HV,Nht(0.60)320HV;还有一司要求更高:表面硬度650+100HV0.5,Nht(0.50)440HV;球铁产品:QT700—2,表面硬度600HV以上,层深(DN)0.25以上。
                                                           (孤鸿踏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7 14: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不用进行上限要求的,应该检查氮化层的脆性。

签到天数: 1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07: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做到下限之上容易,可如果软氮化件要规定硬度差,这个生产起来就有点麻烦了,很不好控制,我们一般都希望越高越越好。如果真要求那么严格的话,那就只有停产了。呵呵。那个各位朋友,如果接到有硬度差要求的氮化件,一般会怎么做来满足客户的要求,氮化控制硬度在某一范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签到天数: 250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5-28 08: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dwfhn 的帖子

我只是举例说了一些现象,你据此得出我公司顾客的产品要求是比较低的结论是错的。我们没必要炫耀!国外优秀公司的设计是基于可靠性、等寿命原理,决不是愈严愈好。我说的有一工件“球铁件无硬度要求,只有化合物层要求”,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国内很多企业做不好,在这里我不能说,因为有保密协议。有些工件只要求耐腐蚀性,要求盐雾试验200h以上,你给它规定了硬度的上下限有用吗?可见,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事实上,我们都有局限性。
我认为我们有责任满足和超越顾客的要求,如果做不到,那就不做,这是合同评审的内容。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8 10: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楼

对不起呀,如果说我的11#帖冒犯了阁下,再次深表歉意!但并不像阁下说的我在显摆什么,炫耀什么。其实,各位同行说一说自己公司产品的一些要求,也是一种交流,说来惭愧,像阁下所说的球铁耐蚀氮化,本人过去还从未涉及过,愿闻其详!
   希望论坛上的仁兄贤弟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观念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再次向这位同道表示由衷的歉意!          (孤鸿踏雪)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5-28 1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氮化零件比较少,但都只有下限硬度要求,日常检验也只是满足下限硬度要求就算合格,从未检验过硬度散差,氮化层厚度也只检验化合物层厚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8 12: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渗氮(含氮碳共渗)交检条件下的硬度要求问题,对于渗氮处理是主导工艺的单位来说,整个管理系统的技术人员通常都清楚而明确;对接触不多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的现场工作者,面对图纸、资料、报道中出现多种多样的硬度要求的标示,感觉有点乱,尚没有理清而弄糊涂了的也不奇怪,不过不要紧,学而知之,后来者可以居上。有的图纸凭拍脑袋写出不合规范的硬度要求也能见到。
   我以为,Dwfhnexcellencedhzhou888zyq7039、霜月等朋友们的意见都是对的。Dwfhn朋友列举的实例,既有代表性又能说明问题,应当视为对论坛的交流的一种奉献。
   在这里把自己学习建立起来的概念说说,一起商榷。
    1,渗氮层(含白亮层和扩散层)的硬度由表及里是由高到低呈梯度分布的,而且渗层比较浅,测定硬度的负荷过大其压力影响层容易‘穿透’。要检测各层次的硬度状态只能用显微硬度来判定,多用于科学研究、定型工艺和仲裁。有时候,对某些很重要的零件,图纸标上规定在离表面的某一深度处的显微硬度必须大于某一数值来保证产品质量。
    而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注意,显微硬度的测量常常因仪器质量、操作者熟练程度、和负荷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测定结果发生较大的波动,即稳定性不大好,甚至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同一零件,在各三级计量单位测出的结果不大一样是常见的事情。互不认可的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到了非认真不可的程度,就得请上级计量单位仲裁。
    2,热处理现场,由于管理条件的限制,一般不配显微硬度计;由于生产进度的要求,如没有必要,无须通通都花较长的时间等待检测结果。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用简易的综合法测定其硬度,这个综合硬度值要低于渗氮表层的实际硬度,它的好处是简便、快捷,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好,也就是说可靠性大。它的原则是:按照渗氮层深度要求和可以达到的显微硬度范围,选取一个适当的测定负荷,规定在此规定负荷下,其硬度值应大于等于多少,也就是说,规定一个下限值。这时,在同一零件的同一部位上,如果减小测定的负荷,测得的硬度值会增加,反之,则减小。例如,某一钢渗氮后,分别不同负荷测量结果为:>900HV1,600HV10 ,450HV30。这就是常常不规定硬度上限的理由,也是有时允许采用比规定小一点的负荷(但不可用大负荷来替代小负荷)来检测硬度的理由。
    3,对于渗氮层的硬度测定,用维氏硬度(HV)检查用得较为普遍,负荷的选择有专用的推荐表可查。有的工厂,也有按照上述原则下采用HRN15HRN30HRA、甚至HRC来检测渗氮层硬度的。要比较渗氮层硬度结果,务必在同类硬度计的同一可行的测量负荷下进行,否则就丧失了可比性。
    4,硬度是鉴定渗氮层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技术指标,对于渗氮和氮碳共渗,在工艺不够稳定的情况下,或者经过一定生产周期后,还要用金相法对其它影响渗层质量的项目,例如,白亮层的疏松、脆性,基体组织的氮化物形态、硬度梯度分布状态等进行检查,以确保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5,以上知识,在本论坛的相关标准、书籍、资料(宝库)中都可以找到,并且内容详细而系统。
    6,对渗氮层硬度规定上限的情形也不能说它不对,因为有时候硬度过高往往会出现脆性超标的问题(zyq7039朋友谈到了这一点)。工程上的设计,确定渗氮层要求,是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参照已有经验,先订出对渗氮的要求;达到后,在台架试验和装机进行考验和优化,对认可的选材和实测的渗氮层深度和显微组织下,用所选定的硬度计和固定的负荷所测定的实际硬度作为技术要求的限定值。对于凭常识概念随意规定的技术要求,不一定是最好的,质量过剩、达不到要求或者适得其反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欢迎补充,错了的请用讲道理的方法纠正。

[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09-5-28 14:4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7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5-28 14: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GB/T18177-2008中对硬度的偏差要求更严,同炉零件硬度的偏差值为70HV(<600HV时)、100HV(>600HV时)”本学徒意见:1)对炉气质量提出了要求。2)对预处理质量提出了要求。3)再往远里说锻造和冶金质量提出了要求。4)所用的载荷越小对1)~3)要求越高。错了的请法纠正。

签到天数: 108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9-5-28 14: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定上限有什么意义么?渗氮主要是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还有就是抗蚀性,有下限就可以了吧。个人认为有些限制并不是越多越好。

签到天数: 1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4: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一张餐巾纸 的帖子

楼上的这一番话很是在理,特别是脆性这点很是赞成,通过各位的意见,我得出一条结论,那就是,规定硬度差也是为规定产品的质量,低了耐磨性达不到,高了必脆性等级过高。
同时我也在想,如果要求硬度,肯定对产品的表面光洁度要求也很高,如有面是铸造或者锻造面,那要求一个产品表面硬度差在多少范围,这个恐怕就达不到了,请问下各位,你们生产有硬度上下限要求的产品,有没有规定硬度检测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16:29 , Processed in 0.0632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