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8879|回复: 20

[求助] 易切钢碳氮共渗工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5 2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请教各位高手:材料为Y15Pb(12L14)易切钢,需碳氮共渗(氰化)处理,硬度HV750-850(采用显微硬度法HV0.3),碳层厚度0.05—0.15mm,这样的要求能做得到吗?谢谢不吝指教!!

[ 本帖最后由 凯旋 于 2008-6-16 17:1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5 22: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氰化处理?不是禁用吗?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6-15 2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硬度可能不容易达到,做Y15Pb本人没有实际经验,45钢氰化做过,打的是HRC,硬度是有60HRC左右。
另,2楼的朋友碳氮共渗的方法同样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但固体法效果较差,劳动条件又差, 已很少采用;液体法盐浴有剧毒,也已逐渐被气体法取代。根据共渗温度不同,碳氮共渗可以分为高温(700~800℃)、中温(600~700℃)和低温(500~600℃)三种。现在常用的高温碳氮共渗又叫做氰化。由于温度比较高,碳原子扩散能力很强,所以以渗碳为主, 形成含氮的高碳奥氏体,淬火后得到含氮高碳马氏体。由于氮的渗入促进碳的渗入, 使共渗速度比渗碳快,保温4~6h可得到0.5~0.8mm的渗层,同时由于氮的渗入,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加上共渗温度比较低,奥氏体晶粒不会粗大,所以钢件碳氮共渗后可直接淬油,渗层组织为细针状的含氮马氏体加碳氮化合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弯曲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但一般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浅,所以一般用于承受载荷较轻,要求高耐磨性的零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dust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霍大侠兄,我这产品的实际加工结果是硬度达到了,可是碳层厚度太厚了(0.20mm以上),一直不能有效控制它的厚度范围。国外采购商也是采用相同的处理工艺,却能做到0.06mm,很是郁闷!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6 感谢反馈效果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40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8-6-16 13: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减时间就是了
你能不能把你们的工艺说出来让我们学习学习

签到天数: 15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6-16 14: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这个深度,网带炉做效果很好,也容易控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6: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采购商把未处理前的产品在他们当地做的工艺,结果以这材料,完全能达到HV750—850,0.05mm—0.15mm的要求。但我们这儿却试了好多次,失败了。以下是国外的工艺:


碳氮共渗
氰化热处理)工艺参数

该热处理工艺
由下面 4个步骤完成
1)
装载
预处理
2)
在烘箱中调配处理液
3)
处理
4)
卸载

步骤1
把产品放入烤箱
达到温度 850
保持60分钟

步骤2
然后,保留恒温850°C
制造处理液得
炭浓度为 0.9;
为了获得
炭浓度0.9%,在烤箱中输入以下化学元素:
-
连续地  每个小时加入
0,6
公升的甲醇CH3OH

-
及时补充 丙烷气体C3H8
,以保证
炭浓度0.9%
-
及时补充   ,以保证炭浓度0.9%


注意:在我们的烤箱中,
丙烷气体和氨的数量由探头探测含量,
以及时补充,为了到达碳的标准值为0,9%

步骤3
保留
恒定的碳含量0,9% 10分钟
注意:为了到达碳的标准值为0,9% ,应及时补充这些化学成分。

步骤4
保留 10分钟以后,
取出产品,进行油冷却。


我们在您提供的原材料上
实施碳氮共渗(氰化)的过程,
结果是非常好(坚硬817 HV和层数深度61微米)
因此材料不是问题。

在附件您能找到运作的序列和氰化热处理的所有参数。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sdust + 5 感谢上传!请继续跟踪您的问题。 ...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6-17 16: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么薄的要求的零件,用网带炉是可以满足要求的,或者用多用炉也可以满足要求。方法为:
1.减少渗碳时间
2.降低CP
综合起来肯定没有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7 17: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你要的硬度值、硬度试验力值、所给渗层厚度三者是互相矛盾的,所以是不可能实现的。你所说的国外0.06mm,应该是化合物层厚度,加上其扩散层厚度的话就远不止0.06mm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是不懂热处理的。外商要求是:碳氮共渗,硬度HV750-850,渗碳层厚度为0.05-0.15,采用显微硬度法。我的理解:是不是在最低硬度为HV750的位置它的渗碳层厚度在0.05-0.15mm之间?

也就是说,采用显微硬度法测试不同深度的几个点之后所得的硬度值连成曲线,再与HV750(最低硬度值)水平线作为分解线,两条线在表中相交的点所对应的值就是它的渗碳层厚度?

请各位专家指正。感谢!

[ 本帖最后由 凯旋 于 2008-6-21 11:34 编辑 ]

签到天数: 9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6-20 20: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一般所说的硬度法,当心部硬度不高于450时,界限硬度为550;当心部硬度比450每高一个25台阶,相应加到550上。
比如:基体硬度480,对应界限硬度为57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版主的回复。我将外商的热处理结果给你们看一下,如下图所示,测了四个不同深度(分别为0.03,0.04,0.08,0.15)的硬度。(是用显微硬度测试仪,用300g重的压力)
显然,他的结果是渗层厚度为0.052mm。这样的热处理结果在国内能做到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sdust + 5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6-21 1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薄层C-N共渗问题?

1 楼主反映的问题,其实就代表了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水平。
2 薄层中温C-N共渗层深的精确控制就是很难的。难点就在于传统的多用炉由于升温温差和保温时间差,造成工件表面开始渗碳的时间差异较大,由于层深要求很浅以至于渗碳时间很难确定,所以,同一炉中偏差很大,同时造成表面硬度也偏差很大。
3 薄层中温C-N共渗常见难点:① 表面硬度合格,层深超差。② 层深合格,表面硬度低。
4 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装炉后不要通入富化气,等炉子到温并均温后开始通入富化气(C3H8)和氨气(NH3)。根据这一思路,具有预抽真空的多用炉对于控制浅层深具有优势。EX. 广东顺德合资的“底装料多用炉”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航空部的很多浅层渗碳零件就只能用这一类多用炉或者低压真空渗碳炉。(仅从技术上讲,不做枪手)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5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7: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天的风 于 2008-6-16 14:00 发表
这个深度,网带炉做效果很好,也容易控制.


如果用网带炉做能达到这要求的话,那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本身会不会有影响呢?比如表面磕碰损伤。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7: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tion_0576 于 2008-6-21 17:16 发表
1 楼主反映的问题,其实就代表了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水平。
2 薄层中温C-N共渗层深的精确控制就是很难的。难点就在于传统的多用炉由于升温温差和保温时间差,造成工件表面开始渗碳的时间差异较大,由于层深要求很浅以至于渗碳 ...


motion_0576,你好!看到请你留个联系方式,向你请教。我是浙江慈溪的。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6-24 16: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在BBs上人气很旺,我不便于留联系方式。你把你的E-mail通过BBs短消息发给我好了,我有空时和你联系。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9-17 15: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网带炉做

如果不怕碰伤的话,用网带炉做是可以的。
要降低温度,例如810度来做,效果会比较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18 14: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这个工艺行不行,我做过的易普森多用炉840度  碳势0.75CP  时间为25分钟直接碳氮共渗处理.我想也应该可以满足此要求

签到天数: 128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8-5 15: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1.硬度太高,很困难
2.你图片里面的材质带状偏析也太严重了吧

签到天数: 257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3-10 1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fc12345 于 2012-3-10 11:43 编辑

我们原来做的氰化 0.03~0.05 硬度Hv600~7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9 01:36 , Processed in 0.0657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